CNET科技资讯网 7月14日 北京消息(文/齐丰润): 这几天,易到与微信之间一直处于你来我往的口水战之中,而今天下午,易到就针对此次事件召开了媒体沟通会,从易到的角度详细叙述了事件的经过。
此次事件始于12日,易到发布的“专车比价”应用被朋友圈屏蔽,随后13日早上,易到发现www.yongche.com域名被微信屏蔽,于是易到方向微信提出投诉。随后几经周折,域名终于在13日晚上解封,但在14日中午,易到域名又再次被封。而在这短时间当中,易到城某友商一直从事着微信团队所称的违规行为,但却依然能够在朋友圈中传播。
易到市场高级总监胡绪雷在现场表示,希望微信明确外部链接分享规则,放弃内部人的规则,并期待微信回复。
致微信:我们不告别 但请公正对待
易到这次被封和解封事件使得我们切身感受到,易到遭遇了微信的上帝之手。
易到第一次被封,微信团队没有任何告知;7月13日发公开信后申诉,7分钟解封神速开通;7月13日晚22:38再次发公开信回应后,7月14日上午微信团队邮件告知易到仍存在违规,域名又被封!
微信对易到的封杀和解封,随意,随意,还是随意……是谁给了它上帝之手?我们认为微信不应该有上帝之手。
微信是中国最大的公众社交平台之一,也是微信世界里所有规则的制定者,掌握着对数亿用户的生杀予夺大权。在它的世界里,我们应该是公民,而不是臣民;在这样的世界里,不应该存在上帝之手,应该广泛邀请公众,一起来公开公正的制定规则。
权力是柄双刃剑,只有真正尊重规则的平台公司才能赢得人们的尊敬。规则面前,请微信“一视同仁”。我们认为微信应该放弃自己的内部人规则,规则内部制定,关门执行,对“自家人”大开方便之门。
制定规则者更应遵守规则。如果规则的制定者不去遵守规则,维护规则,而是率先藐视规则,破坏规则,那么规则就会成为写在纸上的道德教条,毫无约束力。请微信团队废除内部人规则。
正如谷歌的“不作恶”,微信团队宣称奉行“好的商业化就是不骚扰用户”原则,且因此原则赢得了公众的尊重。
《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中也提到,“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朋友圈是用户分享和关注朋友们生活点滴的空间,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企业、机构与个人用户之间交流和服务的平台。一直以来,微信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绿色、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
然而,从这次事件来看,微信并未提供一个纯净的网络环境,而是纵容友商D肆意骚扰用户,完全不顾忌用户感受。
微信从2011年创立至今,在国内社交平台已成霸主。但腾讯的“大”不应该成为阻碍行业发展、无视用户的“霸”。只有站在下一个时代的维度,践行共享开放生态的互联网精神,才能成为未来的引领者。
我们都是网络社会的一员,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需要大家的努力,不管在微信有怎样不愉快的遭遇,我们都不告别,会留下来进行更好的监督,希望微信这个大平台更美好,网络环境更纯净。
但请公正对待!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IM Intelligence联合多所知名大学揭示了音频AI系统的重大安全漏洞,开发出名为WhisperInject的攻击方法。这种攻击能让看似无害的音频指令操控AI生成危险内容,成功率超过86%,完全绕过现有安全机制。研究暴露了多模态AI系统的系统性安全风险,对全球数十亿智能设备构成潜在威胁。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系统梳理了视觉强化学习领域的最新进展,涵盖超过200项代表性工作。研究将该领域归纳为四大方向: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视觉生成、统一模型框架和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分析了从RLHF到可验证奖励范式的政策优化策略演进,并识别出样本效率、泛化能力和安全部署等关键挑战,为这一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提供了完整的技术地图。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通过OmniEAR基准测试揭示了当前AI模型在物理世界推理方面的严重缺陷。测试显示,即使最先进的AI在明确指令下能达到85-96%成功率,但面对需要从物理约束推断行动的任务时,成功率骤降至56-85%。研究发现信息过载反而降低AI协作能力,监督学习虽能改善单体任务但对多智能体协作效果甚微,表明当前架构存在根本局限性。
纽约大学和Aimpoint Digital Labs的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了Transformer模型训练中"大规模激活"的完整发展轨迹。这些影响力比普通激活大千倍的"超级激活"遵循可预测的数学规律,研究者开发出五参数公式能以98.4%准确率预测其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整模型架构参数如注意力密度、宽深比等,可以在训练前就预测和控制这些关键激活的行为,为设计更高效、量化友好的AI模型提供了全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