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Mohanjit Jolly是专注于科技领域投资的风投机构Iron Pillar的合伙人,他是在印度科技行业活跃了十几年的资深投资人。他经历了美国资本在印度拓荒的全部历程,也作为竺道的合作伙伴见证了中国资本在印度的登场亮相。
近日,他在印度媒体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描述了美国VC如何从考察热潮(Tourist)到初试水温(Toe in the Water),最后All in的过程,全文近乎于一部完整的印度创投史。当然,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他今年开始让他的孩子学中文,因为在他的眼中,中国与未来是可以划上等号的。
钛媒体作者竺道获授权独家编译了该篇文章,希望能对关注印度市场的你有所启发:
过去十年里,我有幸以投资人的身份见证了印度投融资生态的发展历程,我不仅是一个印度创投市场的见证者同时也是一个参与者。现在,我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已经和印度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
Mohanjit Jolly
外国资本进入印度一共经历了4个阶段:考察、试水、遥控、all in。
考察阶段开始于上世纪末,美国投资人开始进入印度。TCS、 Infosys、Wipro等科技服务公司的成功,使印度在全球科技领域崭露头角。硅谷的投资人从中看到了投资机会,那时甚至没有真正的风投进入印度,只有少量的个人和一些伪装成美国政府机构的劣质投资人。硅谷sand hill路上的那帮VC大佬,只愿意为考察买单。
吸引他们的是印度的民主制度、庞大的年轻人群体、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高速发展的经济以及不断被拿来和当时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相比较的发展潜力。虽然他们很迫切地想投一些钱进来,但是仍然缺乏对印度科技市场的基本研究和扎根印度的长远计划。
Battery、Norwest、Walden、Trident、 Bessemer、Sierra、NEA、Mayfield、DFJ、SAIF 和KPCB是当时硅谷进入印度的第一批风投基金。虽然印度有着巨大的潜力,但是那时整个市场都处于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而且印度当地投资的整个操作流程和硅谷VC们习惯的做法也非常不同。
当时来印度投资的投资人一般只是一年来印度1-4次,每次见10来个初创团队。在和当地政府和企业建立一些联系后,进而做出他们的第一笔投资。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试水(Toe in the water)阶段。
这个阶段开始于2005年前后,我称之为遥控阶段“Satellite Operations”,投资人开始在当地建立办公室。一些早期投资人认为深入印度投资的时机已经成熟,更多投资人已经开始关注印度,当然也有一些早期投资人选择了放弃。
DFJ, Canaan, NEA, Norwest, Bessemer, Mayfield 都在印度建立了办公室开始本土运营。但Sierra, Battery and Trident 选择了退出印度市场。但这些基金在印度的办公室并没有任何决策能力,所有的投资决策都由其在硅谷的总部决定。
我本人也是在第二波投资潮中开始在印度投资的,2007年我所在的DFJ风投机构在印度设立了办事处。那时候,印度市场竞争开始加剧,投资人意识到有必要深入印度市场,和印度的创业者共同努力,保持密切的沟通,并及时根据市场反馈来作出决定。
全力以赴阶段开始后,所有的风投机构都开始进入。该阶段开始于2007年后,投资人仅在美国总部遥控印度办公室已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像Nexus、 Helion、 Erasmic、 Inventus、NEA、 IUVP和Kalaari这样的本地风投机构不断涌现,外国投资者前所未有的要与当地投资机构展开竞争。
那时已经美国VC已经到了“要么全力以赴,要么撤资走人”的阶段,当地市场行情瞬息万变,投资人在美国本土已经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印度市场脉络。
美国投资机构开始直接进入或者与当地投资企业合作建立新基金,比如:Accel和当地机构Erasmic共同建立了Accel 印度;红杉和WestBridge建立红杉印度;Matrix印度则是享有很大独立自主权力的分公司。
而Mayfield 和 Northwest这些基金选择了印度本土的投资人Navin Chadha和 Promod Haque作为自己的高级合伙人,通过他们在印度的人脉和对市场的认知深化在印度的投资。 而那些仍然拒绝本土化,仍以“遥控”模式进行投资的基金则开始被逐渐淘汰。 我个人认为,印度真正的投融资生态从这个阶段开始建立。
与此同时,印度本地的天使投资人机构和种子轮风投企业也在不断成长,如Blume, Kae和Orios等。从2014年开始,国际资本掀起投资热潮,各路资本在印度疯狂投资,国际主权财富基金和对冲基金也参与其中。但他们投机性比较明显,想要从中渔利,这样的光景并没持续太长时间。
从2016年开始国际资本投资降温,中国资本开始进入。中国人真正看好印度的发展前景,他们是真正的想和印度市场一起成长,毫无疑问他们要在未来几年内改变印度市场格局。顺便一提,我的孩子正在学习汉语,他们必须为世界新秩序做好准备。
最后,我对目前暂时性的投资低潮表示乐观,因为没有了投机分子的整个市场会更健康。有些资本会退出,但更多资本会进入。很多VC仍然在经历从初试水温阶段到全面进入阶段的全部过程,他们会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进入到哪个投资阶段。在我和很多硅谷投资人交流的过程中,他们都表现出了进入印度市场的想法。
此外,印度的整个生态已经发生变化,印度的年轻人非常愿意创业,进入大公司工作已经不再是他们的第一选项。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世界级企业从印度涌现,我对此深信不疑。
文章来源:钛媒体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IM Intelligence联合多所知名大学揭示了音频AI系统的重大安全漏洞,开发出名为WhisperInject的攻击方法。这种攻击能让看似无害的音频指令操控AI生成危险内容,成功率超过86%,完全绕过现有安全机制。研究暴露了多模态AI系统的系统性安全风险,对全球数十亿智能设备构成潜在威胁。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系统梳理了视觉强化学习领域的最新进展,涵盖超过200项代表性工作。研究将该领域归纳为四大方向: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视觉生成、统一模型框架和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分析了从RLHF到可验证奖励范式的政策优化策略演进,并识别出样本效率、泛化能力和安全部署等关键挑战,为这一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提供了完整的技术地图。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通过OmniEAR基准测试揭示了当前AI模型在物理世界推理方面的严重缺陷。测试显示,即使最先进的AI在明确指令下能达到85-96%成功率,但面对需要从物理约束推断行动的任务时,成功率骤降至56-85%。研究发现信息过载反而降低AI协作能力,监督学习虽能改善单体任务但对多智能体协作效果甚微,表明当前架构存在根本局限性。
纽约大学和Aimpoint Digital Labs的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了Transformer模型训练中"大规模激活"的完整发展轨迹。这些影响力比普通激活大千倍的"超级激活"遵循可预测的数学规律,研究者开发出五参数公式能以98.4%准确率预测其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整模型架构参数如注意力密度、宽深比等,可以在训练前就预测和控制这些关键激活的行为,为设计更高效、量化友好的AI模型提供了全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