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车又卷入了一起车祸。不过这一次,它成了受害者。
当地时间周五下午一点左右,山景城的一个十字路口,绿灯亮起 6 秒钟后,一辆 Google 无人驾驶测试车雷克萨斯 RX450h 起步。没等他穿过路口,右侧一辆商务车无视红灯开了过来,和雷克萨斯结结实实地撞在了一起。Google 无人车右侧严重损毁。
幸运的是,无人车上的乘客和商务车司机都没有受伤。目前消息来看,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方应该是商务车司机。
Google 官方表示将会在本月底公布事故详细信息。回溯以往的消息,这次极有可能是 Google 无人车遭遇的最严重的一次车祸。
今年 2 月底,Google 的另一辆无人车在变道时误判了后方大巴司机的驾驶行为,它本以为司机会减速等待它变道,实际情况却正好相反。两者发生轻微的刮蹭,无人车撞到了大巴的一侧车身,前护栏、车轮和传感器受损。
Google 多次通过官方渠道用数据和案例证明粗心大意的人类在开车这件事上有多么不靠谱。比如说,94% 的车祸是由于司机的不当操作引起的,路怒、无耐心、精力不集中等是司机的通病。无人车就没有这种毛病,它拥有 360 度的视角去监视路况,规避行人,不会路怒,不会失去耐心。绿灯亮起后数秒钟起步可以部分说明这个问题。
关于无人车的守规矩我们前几天乘坐福特无人车兜风的时候,已有体验。改装后的蒙迪欧在左转时监测到后方有行人通过马路来了个急刹车:
它绝对是我见过的最礼貌的司机。见到行人,车子会早早地停下来,直到行人完全离开车道才开始启动;在变道之前会打转向灯,转向灯几秒后才会变道;加速减速平稳流畅,也会在适合的情况下以限速速度前进。
然而当无人车遇到有情绪会分心的人类司机,情况就会变得复杂起来。这也是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存在的问题,无人车和人类司机并行在城市街头,对交通规则的遵守,对驾驶行为和路人、非机动车的预判,两者会存在巨大的差异。
即便现有的交通法规会对无人车和人类司机一视同仁,但两者对于法规的解读却各有不同。在无人车一统天下之前,人类难以预测的行为带给 Google、Uber、福特等无人驾驶探路者的挑战可能比无人驾驶所涉及的机器视觉、传感技术本身更有难度。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腾讯ARC实验室推出AudioStory系统,首次实现AI根据复杂指令创作完整长篇音频故事。该系统结合大语言模型的叙事推理能力与音频生成技术,通过交错式推理生成、解耦桥接机制和渐进式训练,能够将复杂指令分解为连续音频场景并保持整体连贯性。在AudioStory-10K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为AI音频创作开辟新方向。
Meta与特拉维夫大学联合研发的VideoJAM技术,通过让AI同时学习外观和运动信息,显著解决了当前视频生成模型中动作不连贯、违反物理定律的核心问题。该技术仅需添加两个线性层就能大幅提升运动质量,在多项测试中超越包括Sora在内的商业模型,为AI视频生成的实用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上海AI实验室发布OmniAlign-V研究,首次系统性解决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人性化对话问题。该研究创建了包含20万高质量样本的训练数据集和MM-AlignBench评测基准,通过创新的数据生成和质量管控方法,让AI在保持技术能力的同时显著提升人性化交互水平,为AI价值观对齐提供了可行技术路径。
谷歌DeepMind团队开发的GraphCast是一个革命性的AI天气预测模型,能够在不到一分钟内完成10天全球天气预报,准确性超越传统方法90%的指标。该模型采用图神经网络技术,通过学习40年历史数据掌握天气变化规律,在极端天气预测方面表现卓越,能耗仅为传统方法的千分之一,为气象学领域带来了效率和精度的双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