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T科技资讯网 9月26日 北京消息:滴滴跨城顺风车迎来一周岁的生日。去年9月25日,滴滴跨城顺风车开始在部分城市进行测试,这种城市间长距离合乘的出行方式,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很快有许多车主和乘客开始使用该功能,而陈大宝(顺风车ID Boss陈)正是第一个开启跨城顺风车之旅的车主。
2015年9月25日,一个普通的周五下午,“光大银行的程序员” 陈大宝完成了这周的工作,准备驾着他的宝马从北京返回河北三河市,和家人团圆过中秋。
出发前,他打开滴滴出行APP的顺风车页面,查看有没有顺路的订单,这是陈大宝近两个月养成的习惯,自从注册了顺风车车主,每次驾车出发前,他总会想顺路接个单,路上有个伴还能补贴油费。
滴滴顺风车页面似乎有了更新,多了“跨城顺风车”的按钮,陈大宝心里有些激动,经常往返北京和河北的他,早就希望顺风车开通跨城的功能,之前闲着无聊的时候,他还会输入三河市老家的地址看一下有没有顺路订单,但总是失落的发现没有订单。
点开滴滴“跨城顺风车”的按钮,陈大宝又一次输入老家的地址,这次他没有失望,四五个从北京到河北燕郊的订单出现在列表里,北京到三河市恰好将路过燕郊,他迅速选了最顺路的订单,确认同行!
(滴滴顺风车跨城第一车主:陈大宝)
半个小时后,陈大宝接上了他的乘客,驾车前往河北燕郊。这时的陈大宝没有意识到,他成为了“顺风车跨城第一人”。
滴滴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说,其实跨城顺风车刚开始做的时候,出发点非常简单,是需求导向,是因为很多用户搜燕郊到国贸、佛山到深圳,我们发现有很多车主也是走同样的路线。用户的痛点非常强,在中国很多二三线城市末端的交通运输,30至300公里之间,基本上是非常不顺畅的,但是交通需求很旺盛。滴滴跨城顺风车希望实现“共享每辆私家车,连接每一个同路人”。
这次陈大宝跨城之旅的乘客,顺风车昵称叫“小妖”,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这次去燕郊,她也是要回家团聚过中秋。平时上下班,小妖也会约个顺风车,发现顺风车开通了跨城功能,她也很开心。
但路程刚开始,北京六环就发生了车祸,他们一动不动的在环路上堵了半个小时,还好俩人都是好脾气,而且相谈甚欢,让堵车也变得多了些趣味。
路上行驶了三个小时,陈大宝将小妖送到了燕郊的家门口,他略带歉意的说:路上有点堵,要不两个小时就到了。小妖替他宽心:没有你的顺风车的话,我路上等车转车,花的时间肯定更多,而且折腾。
行程结束后,陈大宝给小妖的顺风车标签是“脾气好”,而小妖则评价他“有礼貌,很斯文”。
即将到来的十一长假,已经习惯了跨城顺风车的陈大宝,还会接上跨城订单,和他的顺路乘客一起回家。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这项研究提出了"高效探测"方法,解决了掩码图像建模AI难以有效评估的问题。通过创新的多查询交叉注意力机制,该方法在减少90%参数的同时实现10倍速度提升,在七个基准测试中均超越传统方法。研究还发现注意力质量与分类性能的强相关性,生成可解释的注意力图谱,展现出优异的跨域适应性。团队承诺开源全部代码,推动技术普及应用。
伊利诺伊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CLAIMSPECT系统,通过层次化分解复杂争议、智能检索相关文献、多角度收集观点的方法,将传统的"真假"判断转变为多维度分析。该系统能够自动构建争议话题的分析框架,识别不同观点及其支撑证据,为科学和政治争议提供更全面客观的分析,已在生物医学和国际关系领域验证有效性。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首次提出情感认知融合网络(ECFN),让AI能像人类一样理解和表达情感。该系统通过多层次情感处理架构,在情感识别准确率上比现有最佳系统提升32%,情感表达自然度提升45%。研究突破了传统AI情感理解的局限,实现了跨模态情感融合、动态情感追踪和个性化情感建模,为医疗、教育、客服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应用前景。
哈佛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创新的多智能体强化学习方法,让AI在战略游戏中学会复杂推理。研究发现AI通过游戏竞争能发展出类人思维能力,在逻辑推理、创造性解决问题等方面表现显著提升。这项突破性成果为未来AI在医疗、教育、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展现了通过模拟人类学习过程培养真正智能AI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