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T科技资讯网 11月11日 北京消息(文/齐丰润): 随着数据时代的来临,各行各业对于数据的计算和处理能力都有着空前的需求,除了政府、科研、高等教育等领域之外,HPC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商业领域之中,因此HPC的发展也得到了大幅的增长。
据IDC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高性能计算的预算投入增长了11%,2016年还将有更大的增长,中国也将持续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同时,联想目前在全球HPC Top500排名中,已位列中国之首,全球第二。
在“2016年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上,《2016年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正式被公布,在这份排行榜中,联想以34套的份额连续第三年位居中国高性能计算TOP100份额榜首,同时联想还获得了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委员会授予了联想技术创新奖。
联想数据中心业务集团全球高性能计算高级总监Scott Tease表示:联想在HPC领域优势明显、增长迅速,在HPC的技术和产品研发、发展上颇有建树。同时,联想是将HPC技术投入市场应用最快的公司,合作性和开放性很强,联想还拥有强大的软、硬件实力,是第一个开发温水水冷技术的厂商。
“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的顺利升空,并与天宫二号成功实现对接,而这一切也都离不开联想的功劳。据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体仿真实验室就采用了联想HPC、工作站及网络交换机等硬件设备,构建了性能稳定、运算速度快的空间实验室任务大型联合仿真系统。
联想集团首席科学家祝明发在接受采访时就谈到,联想作为计算机公司,在此次“神十一”的发射中,主要提供了计算机设备,而且是天上天下同时发力。天上的设备是联想P系列移动工作站作为航天员的工作用机、生活用机,主要用于日常工作的数据采集,收发邮件等。
相比之下,更大数量的设备被应用在地面,联想2012年便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其提供高质量的计算机设备、高性能服务器、一般服务器、笔记本等。
在祝明发看来,如此重要的机构选择与联想进行合作,其根本原因就是联想产品超强的性能,以及可靠的质量。
“航天飞机要用到高性能计算机、高性能服务器。因为这其中包含大量的模拟计算,这不光是航天技术的模拟计算,更大量的是从航天器的发射到安全返回地面的过程进行模拟,这个模拟不能出故障,不能出任何问题,经过评估才能够决策发射。不仅对性能的要求高,而且对可靠性的要求也相当高,模拟机器不能出故障,不能宕机。还有,发射过程中的轨道计算控制,这个都是实时的,我们的设备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神舟十一号的过程中,联想作为计算机公司主要的职责,就是把高智能设备提供给他们,做好设备的维护。”祝明发说道。
从去年开始,在高性能计算的领域里,我们就可以听到两个概念,一个是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而另一个就是E级计算。祝明发表示,联想现在正在花相当大的力气在做人工智能的研究,等到技术成熟之后,便会应用到相应的产品之中。
而在E级计算方面,技术的瓶颈也需要逐步的克服。联想高性能计算高级架构师郝常杰在采访中表示,“E级计算不光是一个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上面,一定要从技术上实现突破,目前来说在技术上还是存在很多瓶颈,需要逐步的克服。”。联想推出的深腾X8800就是一款面向E级计算的超算平台,X8800借鉴了以往联想在HPC集群方面的经验,并进行了内存加速和双轮对转式部署等技术的更新。
郝常杰表示,“除了配套的软件和平台之外,为了实现E级计算,联想在硬件方面也做了相当多的技术储备和准备工作。”比如,联想推出的温水水冷设备,这就是一个技术突破,在环保节能的同时,又能够保证设备的正常制冷、稳定运行。
市场份额连续三年第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合作伙伴,HPC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联想接连获得市场的认可和荣誉呢?答案就是先进的技术、强大的性能、以及过硬的质量。
技术方面,联想一直都保持着创新的步伐,例如联想发布的LiCO智能超算平台集成了计算软件、计算库、调度软件、监控软件、报警软件和分布式文件软件等,可帮助快速部署HPC集群,在推进HPC技术创新并提供先进、易用、开放的HPC平台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2016年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上,联想就荣获了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委员会所颁发的技术创新奖。
硬件性能方面,联想也做了相当大的投入。对此,祝明发说道:“从硬件成本来说,占很大一部分的是可靠性成本,因为不可靠是不行的。联想单就高性能来说是有投入,但是高性能的基础是服务器,联想最大的优势是服务器量大。同是我,联想还有很多实验室在做质量保证、提高可靠性实验,这都是为了保证服务器的质量。”
在HPC领域之中,各家的投入都非常大,但能够如此面面俱到的企业,在国内来说联想是比较领先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北航团队推出Easy Dataset框架,通过直观的图形界面和角色驱动的生成方法,让普通用户能够轻松将各种格式文档转换为高质量的AI训练数据。该工具集成了智能文档解析、混合分块策略和个性化问答生成功能,在金融领域实验中显著提升了AI模型的专业表现,同时保持通用能力。项目已开源并获得超过9000颗GitHub星标。
卢森堡计算机事件响应中心开发的VLAI系统,基于RoBERTa模型,能够通过阅读漏洞描述自动判断危险等级。该系统在60万个真实漏洞数据上训练,准确率达82.8%,已集成到实际安全服务中。研究采用开源方式,为网络安全专家提供快速漏洞风险评估工具,有效解决了官方评分发布前的安全决策难题。
中国电信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开发的xVerify系统,专门解决复杂AI推理模型的评估难题。该系统能够准确判断包含多步推理过程的AI输出,在准确率和效率方面均超越现有方法,为AI评估领域提供了重要突破。
昆仑公司Skywork AI团队开发的Skywork R1V模型,成功将文本推理能力扩展到视觉领域。该模型仅用380亿参数就实现了与大型闭源模型相媲美的多模态推理性能,在MMMU测试中达到69.0分,在MathVista获得67.5分,同时保持了优秀的文本推理能力。研究团队采用高效的多模态迁移、混合优化框架和自适应推理链蒸馏三项核心技术,成功实现了视觉理解与逻辑推理的完美结合,并将所有代码和权重完全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