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了解一名商务人士的生活?那就到机场等我吧。”这是电影《在云端》里乔治•克鲁尼的台词。影片中,男主人公以苍穹为家的生活充满了从容和洒脱。而现实生活中,投行、审计、销售等职业,都是典型的“空中飞人”。常年在路上的生活充满了挑战,除了起早摸黑奔赴机场,还要面对随时出现的航班延误,在嘈杂的环境下依然要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一场从容优雅的出行,需要超强的能力和专业的出行设备。为此,联想推出12吋极速便携商务本——昭阳K22,新品机身薄至15.8mm,轻至1.15kg。在极致轻薄的机身下,昭阳K22全线升级为PCIe NVMe SSD和DDR4内存,配备具有联想专利技术的高密度电池,保证用户在10小时不充电的移动办公中,以最快8秒开机的极速体验,随时随地应对挑战。
不是在提案就是在去提案的路上,这是移动商旅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在机场、酒店、出租车等各种公共场所,总能看到手提电脑到处奔走的身影。所谓移动办公,不只是换个场所办公,而是在没有固定电源、稳定网络以及平稳桌椅的环境下,随时随地的处理客户需求。 
作为移动差旅人士的贴身办公利器,昭阳K22首选以高强性、高刚性著称的镁铝合金作为笔记本外壳,坚固的外观无惧差旅途中的意外磕碰,而轻型材质的选用为机身实现了轻薄蜕变,杂志般的机身厚度仅为15.8mm,重量轻至1.15kg,确保商务差旅无负前行。随时随地处理客户需求的先决条件,是笔记本具备充足的电量支持。昭阳K22采用Hybrid Cells Pack设计,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20%电量,为极致轻薄的机身带来长达10小时的超长续航能力。
商务出行代表着公司形象,每个细节都会影响着客户的判断。作为商场“佩刀”,昭阳K22采用高质感曜岩黑机身,全身磨砂质感,手感细腻光滑。全新升级的Dynamic Box+设计语言,以斜切式底壳设计,为机身外观带来流畅、轻薄的视觉感受。此外,新品通过采用双料压铸工艺,为A面实现一体成型,不仅简约美观,同时有效避免了金属材质造成的信号干扰问题。
出差是个苦力活,需要随时随地与时间赛跑。无论竞标、参展、会见客户,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决断需要清晰的思路和高效的执行。作为商务人士的贴身利器,一款专业的笔记本显得尤为重要,要分秒必争“快”人一步,更要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快”是昭阳K22的核心优势。在轻薄的机身下,K22最高可支持512GB PCIe NVMe SSD固态硬盘,读取速度可达3000MB/s,实现系统和应用程序运行速度的显著提升,辅以英特尔酷睿i系列处理器和DDR4内存,性能提升30%,最快可实现8秒开机。
除了快,为了确保纤薄机身无惧高负荷运转,昭阳K22采用了仿生学涡轮双蝶翼风扇设计,扇叶薄至0.3mm,实现散热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有效控制了噪音。此外,昭阳K22还采用了高纯度紫铜双管散热,对接双出风孔,进一步提升了热传导效率。
不轻视每个细节,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作为拥有20年历史的品牌,昭阳笔记本始终专注商务体验。新品不仅传承了众多经典优质基因,还不断引入创新技术,让品质经得起时间考验。
在细节设计上,昭阳K22电源端口采用合金锁扣加固,经过25,000次多方向插拔测试,结实耐用寿命长久;180°合金转轴,30,000次开合测试无碍,确保平稳开合;屏幕从普通贴合改为内嵌密封胶条设计,粘合更紧密,不易脱落且美观;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不低于450,000小时,获得NCTC专业资质认证,业界第一。

此外,为了实现用户体验全面提升,昭阳K22更是为产品的每个细节带来了专业改变:智能按压式指纹识别,手指无需刻意摆正,轻轻随意放置即可精准识别、一触即开;全高清IPS防眩光屏幕,可视角度高达178°,视野宽阔细节清晰;配备USB3.0、RJ45、Type-C等丰富接口,满足用户随时随地高速数据传输;1.8mm长键程背光防水键盘,按压反馈回弹迅速,长时间输入可有效缓解疲劳;支持802.11ad超快速Wi-Fi,连接WiGig Dock,最高可实现7Gbps本地网络数据传送速度。
作为12吋商用本市场的领导厂商,联想始终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全新推出的昭阳K22,以极致轻薄的机身、极速的性能表现、精悍的品质设计,为用户带来随时随地的专业表现,从容应对挑战,快速预见下一步。
 0赞
 0赞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浙江大学团队提出动态专家搜索方法,让AI能根据不同问题灵活调整内部专家配置。该方法在数学、编程等任务上显著提升推理准确率,且不增加计算成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问题偏爱不同专家配置,为AI推理优化开辟新路径。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提出SIRI方法,通过"压缩-扩张"交替训练策略,成功解决了大型推理模型"话多且准确率低"的问题。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数学竞赛题上将模型准确率提升43.2%的同时,输出长度减少46.9%,真正实现了效率与性能的双重优化,为AI模型训练提供了新思路。
南洋理工大学与腾讯联合研究团队开发出Rolling Forcing技术,实现AI视频实时流式生成的重大突破。该技术通过滚动窗口联合去噪、注意力锚点机制和高效训练算法三项创新,解决了长视频生成中的错误累积问题,可在单GPU上以16fps速度生成多分钟高质量视频,延迟仅0.76秒,质量漂移指标从传统方法的1.66降至0.01,为交互式媒体和内容创作开辟新可能。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让AI模型学习解决几何问题,能够显著提升其空间理解能力。他们构建了包含约30000个几何题目的Euclid30K数据集,使用强化学习方法训练多个AI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几何训练在四个空间智能测试基准上都带来显著提升,其中最佳模型达到49.6%准确率,超越此前最好成绩。这项研究揭示了基础几何知识对培养AI空间智能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