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拉开帷幕,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开幕式上发表演讲,谈及人类、机器与科技进步的关系,他认为,人类要有自信,我们可以控制机器,与其担心机器被超越,不如拥抱技术创新。
列举历史上数次技术飞跃时期,人类社会总会弥漫对人类被机器取代的担忧。马云表示,清朝时期铁路出现,人们抵制铁路,担心沿线挑夫会失业影响社会稳定,但现在有200多万的铁路工人;集装箱出现后,搬运工人担心会失业,但港口却出现了很多吊船工人。
马云称担心机器会威胁人们,担心技术会带走很多工作,不如拥抱技术,解决新的问题,“新技术不是让人失业,而是让人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让人不去重复自己,而是去创新,让人的工作能够进一步进化。”
马云认为,“过去30年,我们把人变成了机器,未来30年,我们将把机器变成人,但是最终应该让机器更像机器、人更像人。”
技术的趋势不可阻挡,但机器没有灵魂、没有信仰。马云表示,“我们人类有灵魂、有信仰、有价值观,人类有独特的创造力、人类要有自信、相信,我们可以控制机器。”
未来,机器将取代大部分机械的工作,但马云认为,这将让人类从事更有创意、更有创造力、更有体验的工作,服务业一定会成为未来就业的主要来源。
在马云看来,人类正面临着新一轮共同的挑战。第一次技术革命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技术革命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技术革命,也就是说第三次世界大战也将即将打响,但这不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这是一场人类携手对抗疾病、贫穷和气候变化的战争。
“我认为人类共同的未来,所有的人类、所有的国家都应该联合起来,相信年轻人,而不是相信武器,我们要相信技术,我们要拥抱技术,我们应该主动拥抱技术,去进入到新的共享、普惠、绿色的时代。”马云在致辞最后说:“因为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会更好、才会更持久、才会更健康。”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SPIRAL框架,通过让AI与自己对弈零和游戏来提升推理能力。实验显示,仅训练AI玩简单扑克游戏就能让其数学推理能力提升8.6%,通用推理提升8.4%,且无需任何数学题目作为训练材料。研究发现游戏中的三种推理模式能成功转移到数学解题中,为AI训练提供了新思路。
同济大学团队开发的GIGA-ToF技术通过融合多帧图像的"图结构"信息,创新性地解决了3D相机噪声问题。该技术利用图像间的不变几何关系,结合深度学习和数学优化方法,在合成数据集上实现37.9%的精度提升,并在真实设备上展现出色泛化能力,为机器人、AR和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更可靠的3D视觉解决方案。
伊利诺伊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经过强化学习训练的视觉语言模型虽然表现出"顿悟时刻"现象,但这些自我纠错行为并不能实际提升推理准确率。研究揭示了AI模型存在"生成-验证差距",即生成答案的能力强于验证答案质量的能力,且模型在自我验证时无法有效利用视觉信息,为AI多模态推理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MIT等顶尖机构联合提出SparseLoRA技术,通过动态稀疏性实现大语言模型训练加速1.6倍,计算成本降低2.2倍。该方法使用SVD稀疏性估计器智能选择重要计算部分,在保持模型性能的同时显著提升训练效率,已在多个任务上验证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