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T科技行者 2月1日 北京消息: 北京时间2月1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18财年第三季度(2017年10月至12月底)财报,科技领域持续投入获得强劲回报,云计算业务连续第11个季度保持规模翻番,该季度内同比增长104%达到35.99亿元。2017年阿里云累计收入约112亿元,这是国内首次出现百亿规模的云计算服务商,并在亚洲市场上保持领先优势。
财报显示,受益于云计算付费用户的持续增长以及多元化的收入结构,阿里云该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4%至35.99亿元。过去的三个季度中,阿里云季度营收分别为21.63亿、24.31亿和29.75亿元。以此计算,去年阿里云累计营收突破百亿大关,并持续保持三位数的增长。
9年前,阿里巴巴在国内率先开始对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投入研发资源。有报告显示,阿里巴巴是技术研发投入最高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持续的技术投入不仅造就了阿里的核心技术能力,还以阿里云为平台服务了三分之一中国500强企业和全球超过100万云计算付费用户。
IDC数据显示,阿里云目前在中国公共云市场占有率为47.6%,为市场追随者的总和,也是市场第二位的五倍。在全球范围内,阿里云市场规模仅次于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排在市场前三位。此外,在PaaS领域,阿里云也处于中国市场第一的领先位置,也是市场TOP5里唯一的中国企业。
财报提及,在中国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道中,阿里云正在将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生产车间,帮助制造业提升生产效率,在城市交通管理中提升车辆通行速度,协助航空机场提升运营效率等领域。
在技术产品领域,该季度内,阿里云共发布396款新产品和功能。同时,在斯坦福大学发起的一项机器阅读理解领域顶级赛事中,阿里巴巴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开发的一个深度学习模型,得到了比人类更高的分数,该赛事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具权威的机器阅读理解比赛之一。这也是机器首次战胜人类。
不久前,这些人工智能技术还走出国门,马来西亚经济发展机构MDEC和吉隆坡市政厅联合宣布将引入阿里云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马来西亚城市大脑。此前,ET城市大脑被科技部列为新一代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在杭州、雄安、苏州、衢州、重庆、西安、澳门,城市大脑已经启动建设。其中,在杭州,城市大脑为应用区域提高15%道路通行时间,让120救护车抵达现场的时间缩短一半。
在全球范围内,阿里云已经在17个地域开放了34个可用区。在阿里巴巴的构想中,以“达摩院”为驱动,未来阿里巴巴将为未来数字经济提供核心基础技术,服务全球20亿人的新经济体。去年10月,阿里巴巴成立“达摩院”,在未来三年投入超1000亿元,用于基础科学研究和颠覆式技术创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SPIRAL框架,通过让AI与自己对弈零和游戏来提升推理能力。实验显示,仅训练AI玩简单扑克游戏就能让其数学推理能力提升8.6%,通用推理提升8.4%,且无需任何数学题目作为训练材料。研究发现游戏中的三种推理模式能成功转移到数学解题中,为AI训练提供了新思路。
同济大学团队开发的GIGA-ToF技术通过融合多帧图像的"图结构"信息,创新性地解决了3D相机噪声问题。该技术利用图像间的不变几何关系,结合深度学习和数学优化方法,在合成数据集上实现37.9%的精度提升,并在真实设备上展现出色泛化能力,为机器人、AR和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更可靠的3D视觉解决方案。
伊利诺伊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经过强化学习训练的视觉语言模型虽然表现出"顿悟时刻"现象,但这些自我纠错行为并不能实际提升推理准确率。研究揭示了AI模型存在"生成-验证差距",即生成答案的能力强于验证答案质量的能力,且模型在自我验证时无法有效利用视觉信息,为AI多模态推理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MIT等顶尖机构联合提出SparseLoRA技术,通过动态稀疏性实现大语言模型训练加速1.6倍,计算成本降低2.2倍。该方法使用SVD稀疏性估计器智能选择重要计算部分,在保持模型性能的同时显著提升训练效率,已在多个任务上验证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