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日,陈可辛现身北京三里屯《三分钟》首映会现场,但此次推出的并非传统院线电影,而是一部全程使用 iPhone X 拍摄的短篇作品,由陈可辛本人拍摄。
这篇作品讲述了一位普通的女列车乘务员在今年的春节与家人、孩子站台短暂团聚的故事。对他们而言,春节的意义全然浓缩在这三分钟的团聚中,期盼、激动、喜悦等情绪的贯穿,更代表着大多数中国人对家、年、团聚、幸福的定义,故事精巧又温暖感动。点击链接可观看完整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3MTIzMTM0OA==.html 体量虽小,但这部短篇作品的精致程度令人折服,其展现出来的视觉效果、镜头设计、光影使用足以媲美电影级作品。
《三分钟》短篇作品片段
小巧的 iPhone X 实现“运动镜头”全掌控
相比于笨重的大相机,手机小巧性、便携性的优势对于普通用户大有帮助,尤其是iPhone X 机身轻盈,单手操作也毫无压力,更有利于尝试运动镜头的拍摄。陈可辛也表示:“有些一镜到底的镜头,如从火车车厢直接移到窗外的站台,手机比大相机灵活太多。”
此外, iPhone X 独有的1200万双摄(分别为28mm f/1.8广角镜头和52mm f/2.4长焦镜头)均支持光学防抖、手持防抖,拍出的画面更稳定、顺滑。
大胆尝试“特殊视角” 拍出不一样
小巧的 iPhone X ,搭配市面通用的外设支架等配件,可以尝试很多独特角度,如高空、地面的两极视角,移动物体的固定跟随视角,狭小空间内的全景视角等,带来更多的新奇感。拍摄时大胆尝试不一样的角度,说不定就能成为视频中最大的亮点。
《三分钟》拍摄过程中,有三个镜头充分体现了 iPhone X “特殊视角”的丰富想象力。其一是安装在火车前部穿越隧道山川,数度光影变幻, iPhone X 的反应都快速准确,焦点稳定,没有出现虚焦;其二是火车从上方驶过的镜头,小巧的机身保持了足够的成像空间和景深;其三是通过小型稳定器安置在小演员身上的主观机位,以孩子渴望见到妈妈的视角在人群中穿行的画面极具感染力。
iPhone X 如何拍出最美人像?
“灯光”在任何影视拍摄中都必不可少,好的灯光甚至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iPhone X 的人像光效,通过对背景的暗化虚化呈现浅景深的人像效果,突出人物和线条,实现聚焦主体的舞台光效果。随手一点,就能自如切换不同的人像光效,实现明暗细节的还原,表达人物不同的情绪,对建立人物性格大有帮助。
陈可辛在发布会上也爆料,自己经常用 iPhone 手机拍家人,自然光的人像效果,及时捕捉了家人每一瞬间的喜怒哀乐。
延时摄影 如何用 iPhone X “改变”“重组”时间?
相信很多人都想拍出“延时摄影”这种大片感的作品,如美丽的星空、来往的人流等,在短短几秒内就可以表达几个小时、乃至几天的时间,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
陈可辛现场也谈到,“电影之所以有趣,可能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电影去记录时间、改变时间、甚至重组时间。”这正是导演认为延时摄影的魅力所在,表现出时间纬度的加速变换。通过 iPhone X 自带的延时摄影后期处理特效,不需要专业的“长枪短炮”,普通人也能轻松拍出“大片”的感觉。
巧用“慢动作” 视觉错觉带来的情绪传达
很多人认为,在视频中运用画面特效是不真实的,是在故意控制观众的情绪,其实不然。陈可辛在《三分钟》一开场就是一个孩子摇晃烟花的慢动作镜头,配合孩子背诵乘法口诀的画外音,孩子孤独、等待的感觉跃然心头,恰到好处的捕捉了人物的情绪。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用 iPhone X 能够掌握更多专业的视频拍摄手法,但是不管用什么拍摄手法,重要的还是要有真实的情感,这才是能够打动人的关键。
iPhone X 的硬件支撑、简单操作和“电影级”画面呈现效果,足以让普通人轻轻松松实现导演梦,随时随地记录生活的点滴喜乐。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何不用一部温暖的全家福短片记录更多美好瞬间呢?
 0赞
 0赞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浙江大学团队提出动态专家搜索方法,让AI能根据不同问题灵活调整内部专家配置。该方法在数学、编程等任务上显著提升推理准确率,且不增加计算成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问题偏爱不同专家配置,为AI推理优化开辟新路径。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提出SIRI方法,通过"压缩-扩张"交替训练策略,成功解决了大型推理模型"话多且准确率低"的问题。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数学竞赛题上将模型准确率提升43.2%的同时,输出长度减少46.9%,真正实现了效率与性能的双重优化,为AI模型训练提供了新思路。
南洋理工大学与腾讯联合研究团队开发出Rolling Forcing技术,实现AI视频实时流式生成的重大突破。该技术通过滚动窗口联合去噪、注意力锚点机制和高效训练算法三项创新,解决了长视频生成中的错误累积问题,可在单GPU上以16fps速度生成多分钟高质量视频,延迟仅0.76秒,质量漂移指标从传统方法的1.66降至0.01,为交互式媒体和内容创作开辟新可能。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让AI模型学习解决几何问题,能够显著提升其空间理解能力。他们构建了包含约30000个几何题目的Euclid30K数据集,使用强化学习方法训练多个AI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几何训练在四个空间智能测试基准上都带来显著提升,其中最佳模型达到49.6%准确率,超越此前最好成绩。这项研究揭示了基础几何知识对培养AI空间智能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