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在2018杭州·云栖大会上,杭州城市大脑2.0正式发布,已成为杭州新基础设施:覆盖主城区、余杭区、萧山区共420平方公里,相当于65个西湖大小。通过交警手持的移动终端,大脑已可实时指挥200多名交警。
过去一年,杭州城市大脑管辖范围扩大了28倍。杭州主城限行区域全部接入大脑,此外还有余杭区临平、未来科技城两个试点区域及萧山城区,总计420平方公里,相当于65个西湖。优化信号灯路口1300个,覆盖杭州四分之一路口,同时还接入了视频4500路。
随着范围扩大,杭州市运营的杭州城市大脑汇聚起了城市交通管理、公共服务、运营商的海量数据,但依托自研的飞天计算平台,仍在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城市数据的汇聚、融合、计算,甚至数出每时每刻跑在路上的车辆数,改变了传统用静态的机动车保有量来制定交通政策的方式,也解决了交通工程数十年未曾突破的根本问题。
城市的交通是一张巨大的网,由成千上万个路口组成。找到关键交通变量,建立稳定的保障体系,杭州城市大脑数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上千个核心路口、万级交通配时控制参数的优化,顺利应对复杂多变的交通问题。
除了能实时优化信号灯,杭州城市大脑还实现了主动报警、主动处置的完整闭环。借助视频分析、路口数据分析等方式,大脑可对拥堵、违停、事故、乱点等主动报警,现在大脑警情已占全部警情95%以上。通过手持的移动终端,大脑可以直接指挥杭州市200多名交警,如派交警机动队去现场处置交通事故等。
尽管快速路网、轨道交通网的“两网建设”消耗了杭州五分之一的道路资源,但依据公开的城市季度报告,杭州交通效率不断提高。在全国最拥堵城市排行榜上,杭州从2016年第5名下降到2018年第57名。
现在,杭州城市大脑还开拓了应用新领域,成为消防战士的得力助手。余杭消防大队已经率先用上大脑,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曾经,杭州市政府联合阿里云等企业,代表中国城市为世界作探索。今天,杭州的经验正在辐射世界。
2018年1月,马来西亚吉隆坡引入阿里云ET城市大脑,其中在杭州率先试验成功的特种车辆优先调度同样在吉隆坡落地成功,测试显示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缩短了48.9%。未来,“杭州红绿灯”有可能成为世界上一种全新的红绿灯控制系统。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SPIRAL框架,通过让AI与自己对弈零和游戏来提升推理能力。实验显示,仅训练AI玩简单扑克游戏就能让其数学推理能力提升8.6%,通用推理提升8.4%,且无需任何数学题目作为训练材料。研究发现游戏中的三种推理模式能成功转移到数学解题中,为AI训练提供了新思路。
同济大学团队开发的GIGA-ToF技术通过融合多帧图像的"图结构"信息,创新性地解决了3D相机噪声问题。该技术利用图像间的不变几何关系,结合深度学习和数学优化方法,在合成数据集上实现37.9%的精度提升,并在真实设备上展现出色泛化能力,为机器人、AR和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更可靠的3D视觉解决方案。
伊利诺伊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经过强化学习训练的视觉语言模型虽然表现出"顿悟时刻"现象,但这些自我纠错行为并不能实际提升推理准确率。研究揭示了AI模型存在"生成-验证差距",即生成答案的能力强于验证答案质量的能力,且模型在自我验证时无法有效利用视觉信息,为AI多模态推理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MIT等顶尖机构联合提出SparseLoRA技术,通过动态稀疏性实现大语言模型训练加速1.6倍,计算成本降低2.2倍。该方法使用SVD稀疏性估计器智能选择重要计算部分,在保持模型性能的同时显著提升训练效率,已在多个任务上验证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