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和爱立信宣布,成功利用智能手机大小的移动测试终端完成了符合3GPP Rel-15规范的5G新空口呼叫。上述OTA呼叫基于 39GHz毫米波频段及非独立(NSA)组网模式,采用爱立信的商用5G新空口无线电AIR 5331和基带产品及集成高通骁龙X50 5G调制解调器和射频子系统的移动测试终端。呼叫在位于瑞典希斯塔(Kista)的爱立信实验室中进行。
双方曾于2017年利用爱立信的5G新空口预商用基站和高通的5G新空口用户终端(UE)原型开展互操作性测试(IODT),此次完成的实验室数据呼叫是上述互操作性测试的延续,进一步彰显了双方致力于实现5G里程碑的决心和实力,为推出符合5G新空口标准的基础设施、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终端铺平道路。此外,这些早期试验和5G里程碑的实现将支持全球运营商和OEM厂商基于自身网络和终端开展外场测试。
爱立信执行副总裁兼网络业务部主管Fredrik Jejdling表示:“我们与高通合作完成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据呼叫,展示了构建5G生态系统的重要性。通过在全新的毫米波频段上开展互操作性测试,我们继续在5G商用进程中取得重大进展,同时为我们客户提供更广泛的部署方案,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快的连接速率。”
高通总裁克里斯蒂安诺·阿蒙表示:“实现毫米波的移动化并将其应用于智能手机之上一直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战,但本次演示表明我们正稳步推进,将为消费者带来突破性的5G毫米波体验。此次成功完成实验室呼叫是我们与爱立信持续推动创新与合作的又一例证,我们期待与他们继续携手引领行业的下一个里程碑,并在2019年年初实现5G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商用部署。”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Queen's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结构化智能体软件工程框架SASE,重新定义人机协作模式。该框架将程序员角色从代码编写者转变为AI团队指挥者,建立双向咨询机制和标准化文档系统,解决AI编程中的质量控制难题,为软件工程向智能化协作时代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了首个超声专用AI视觉语言模型EchoVLM,通过收集15家医院20万病例和147万超声图像,采用专家混合架构,实现了比通用AI模型准确率提升10分以上的突破。该系统能自动生成超声报告、进行诊断分析和回答专业问题,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推动医疗AI向专业化发展。
上海AI实验室团队发现自回归图像生成模型存在局部依赖、语义不一致和空间不变性缺失三大问题,提出ST-AR训练方法。该方法通过掩码注意力、跨步骤对比学习和跨视角对比学习,让AI"先理解再生成"。实验显示,ST-AR将LlamaGen模型的图像理解准确率提升一倍以上,图像生成质量提升42-49%,为构建更智能的多模态AI系统开辟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