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行者 1月27日 北京消息(文/):在诸多娱乐产品和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视听盛宴”这个词可以完美形容人们最直观的追求。眼睛看见的画面越清晰,色彩越丰富,明暗对比越强烈,人们越喜欢,这直接助推了计算机视觉在过去数十年中突飞猛进的发展。自 NVIDIA(英伟达)提出 GPU 的概念并开创出显卡的一片天地之后,对高分辨率,高画质,高刷新率的追求就在不断推动着产业链的革新。
十年前只有专业影视工作者才重视的 1080P 高清画质,2K 分辨率,4K 分辨率,如今已经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概念,一个普通游戏玩家都在追求尽可能高的分辨率,更多的细节,更高的屏幕刷新率——“我这电竞显示器,2K 分辨率, 144Hz 刷新率,就是可惜没有 HDR,明暗细节没那么丰富,但也算是吃鸡神器。”有朋友新买的显示器在朋友圈这样炫耀。“有 G-SYNC 么?”“必须有啊。”
G-SYNC的执着
NVIDIA 推出 G-SYNC 的时候,显卡和显示器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我做我的 GPU,你做你的显示器。然而 NVIDIA 发现,自己不断推升的 GPU 性能,由于显示器的硬件限制,导致很多时候 GPU 渲染完成的画面无法正常显示在屏幕上——画面容易撕裂。
简单来说,在某些应用场景中——比如游戏里,GPU 在渲染急速变化的场景的时候,会动态的根据画面复杂度来调整帧速率。而显示器在当时还是 60Hz 的刷新率,为了适应显示器的刷新率,GPU 就需要对自己持续输出的画面做相应的筛选,删减——这就导致了显示器会有画面撕裂的情形。
一般来说,在 60Hz 的刷新率下,玩家不太容易注意到这种撕裂,一晃就过去了——除非有玩家拿相机对着屏幕录像,暂停下来会发现画面撕裂或者模糊的细节。
但是随着电竞产业的发展,竞技类游戏对显示器刷新率有着极高的追求——早在90年代索尼特利隆纯平显示器的时代,在大家都是 60Hz 刷新率的时候,索尼能做到 100Hz 甚至 120Hz 的刷新率,一度成为 CS 神器——这使得瞄准更精准,画面更连续,“肉身”都能感受到区别。
在 144Hz 电竞显示器推出之后,高帧率的画面相当于直接放大了画面撕裂的效应——GPU 的渲染能力够了,但是 GPU 和显示器之间的协调越来越麻烦了。
NVIDIA 的 G-SYNC 直接把手伸到了显示器里——这是一种软硬件一体的方案。通过在显示器内放置一个集成了 FPGA 芯片的板卡,显示器可以和 GPU 直接协调,进而确保 GPU 渲染的每一帧,无论动态帧率如何,都可以丝毫不楼的显示出来。
这种大招放出来,彻底解决了画面撕裂的问题,但是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显示器厂商需要安装相应的硬件模块,否则无法拥有 G-SYNC 技术,而这也带来了额外的硬件成本。
这对画面的极致追求,难道非要用继承硬件来实现么? CES 2109,黄仁勋在拉斯维加斯的发布会上自解了这一题:NVIDIA G-SYNC Compatible,正式将 G-SYNC 技术开放兼容业内其它的两个生态:VESA Adaptive-Sync 和 AMD Freesync 显示器。
放下的执着与爆发的生态
先别急着高兴,本来 NVIDIA 认为,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技术颈部,外界这些没有 G-SYNC 硬件的显示器应该也能够通过 G-SYNC 的认证了。然而并不是。
NVIDIA 的工程师团队测试了 400 款市面上兼容VESA Adaptive-Sync和 AMD Freesync标准的显示器,然而只有 12 款通过了 G-SYNC 的测试。
为什么? 因为 NVIDIA G-SYNC 认证对显示器的自身素质有极高的要求: 首先是显示器制造商所选用的屏幕面板,其刷新率,屏幕响应时间,色域,色准,对比度等方面需要通过评估——这就淘汰了市面上 90% 的显示器。之后还要测试显示器和显卡同步的性能,做相关应用和游戏的测试。
科技行者在 NVIDIA 展区看到了没有通过测试的一款显示器和通过测试的G-SYNC Compatible 兼容显示器的游戏对比。同样的《战地V》 游戏里,非常明显没有通过的那款,在场景变换时会有明显的闪烁,颜色方面也不如通过认证的那款。
那么 G-SYNC Compatible 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原来的 NVIDIA G-SYNC 生态来说也就是多了 12 款显示器而已。非也。 NVIDIA 的工程师表示,即便没有通过 G-SYNC 认证,玩家也可以在 NVIDIA 的驱动控制面板里手动开启 G-SYNC,但是效果就不好保证了——比如可能还是会出现画面撕裂。
但是聊胜于无,NVIDIA 开放 G-SYNC 生态的功德之举,放下了对性能的执着追求,着眼生态和玩家的切实利益,有大格局。
不过想要在 G-SYNC Compatible 兼容显示器上启用 G-SYNC,需要至少 GTX 10 XX 系列显卡或最新的 RTX 20XX 系列显卡,这牵扯到了显卡的性能和实现方式——毕竟省了显示器里的芯片,GPU 上就要强劲一些才行了。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 NVIDIA 还推出了更高端的 G-SYNC 认证:G-SYNC ULTIMATE。
光看看指标就能体会到其“皇家尊贵”的身份:第三代 G-SYNC 处理器,4K 分辨率,144Hz 刷新率 IPS 屏,4ms 响应时间,DCI-P3超广色域,HDR1000。 这简直是你能想到的最理想数值的堆砌——堪称梦幻显示器。
实际现场一看,眼睛就恋爱了。
这是符合 NVIDIA G-SYNC Ultimate 认证的首批三款显示器之一:WQHD分辨率的35寸超宽屏,200Hz刷新率!! HDR1000足以还原明暗部的每一个细节。
乔布斯当年发布 iphone4 的时候,教会了全世界人什么是 Retina 视网膜屏,从此人们的眼睛就再也回不去了。符合 NVIDIA G-SYNC Ultimate 认证的显示器,可以说不但是电竞玩家的梦幻神器,也可以作为业内最顶尖的屏幕用来做任何用途——影视创作,艺术设计,美术绘画等等。
可以看到,NVIDIA在用G-SYNC Compatible 拓展 G-SYNC 生态的同时,也没有放弃继续“执着”的探索视觉的新高度,G-SYNC Ultimate 的百尺竿头,也是自我进化,求证卓越的体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DeepMind等顶级机构联合研究揭示,当前12种主流AI安全防护系统在面对专业自适应攻击时几乎全部失效,成功率超过90%。研究团队通过强化学习、搜索算法和人类红队攻击等多种方法,系统性地突破了包括提示工程、对抗训练、输入过滤和秘密检测在内的各类防护技术,暴露了AI安全评估的根本缺陷。
西蒙弗雷泽大学和Adobe研究院联合开发的MultiCOIN技术,能够将两张静态图片转换为高质量的过渡视频。该技术支持轨迹、深度、文本和区域四种控制方式,可单独或组合使用。采用双分支架构和分阶段训练策略,在运动控制精度上比现有技术提升53%以上,为视频制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精确度。
英国国王学院研究团队开发了潜在精炼解码(LRD)技术,解决了AI文本生成中的速度与准确性平衡难题。该方法通过两阶段设计模仿人类思考过程:先让AI在连续空间中"深思熟虑",保持多种可能性的混合状态,然后"果断行动",逐步确定答案。实验显示,LRD在编程和数学推理任务中准确性提升最高6.3个百分点,生成速度提升最高10.6倍,为AI并行文本生成开辟了新路径。
清华大学团队开发的ViSurf是一种创新的大型视觉语言模型训练方法,巧妙融合了督导式学习和强化学习的优势。该方法通过将标准答案整合到强化学习过程中,让AI既能从正确答案中学习又能保持自主推理能力。实验显示ViSurf在多个视觉任务上显著超越传统方法,特别是在处理模型知识盲区时表现突出,同时有效避免了灾难性遗忘问题,为AI训练提供了更高效稳定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