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4月19日 北京消息:今日,戴森发布Dyson Pure Cool Me多功能风扇。
Dyson Pure Cool Me号称“史上最自私”的风扇,它与戴森其它风扇系列最大的区别在于——应用范围不同。以往,戴森风扇产品更多的针对家庭使用,但Pure Cool Me主要是针对个人。
这是一款体积小巧、设计紧凑的风扇,之所以称它为多功能,是因为这款产品结合了戴森空气过滤技术与气流喷射技术,更加适合桌面、床边、办公室等小范围场景,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私人专属空气产品。
戴森工程师介绍Dyson Pure Cool Me
谈到设计这款风扇的初衷,戴森的工程师表示主要的原因是对于当前空气污染的一些思考。据戴森的调查数据显示,我们已渐渐成为了“室内一代”,在室内工作、学习、吃饭、锻炼、睡觉和玩耍的时间,占比高达90%。室内环境,从呼吸的空气到所接触的灰尘、过敏原以及温度,都对健康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室内的空气污染很容易被我们忽视,如卧室里的化妆品、发胶、香水等个人护理产品中的挥发性物质(VOC)、香薰蜡烛中的苯,厨房烹饪过程中所释放的颗粒物、烟雾和气味,以及漂浮在空中的灰尘和过敏原等等。
Pure Cool Me有一个酷炫的技术,那就是Dyson Core Flow气流聚合技术,它借鉴了鹞式战斗机起飞的气流技术,当高速喷射的气流沿着凸起的球面流动,相遇后将形成一个高压中心,这种现象会史周围的气流被迫转向,汇聚成为一股集中的气流,做到指哪吹哪。
Pure Cool Me是通过中心的球形面进行角度调整,水平面为 0° 的话,可调节的风向角度范围大概是 -11° 到 45° 之间。
具体精准到什么程度呢,基本上两个人站在一起,让Pure Cool Me风向吹向其中一个人,那么另一个人几乎没有任何的感觉。
可以预想到的一些使用场景,比如俩人,一个怕冷一个怕热,以前彼此可能需要争吵要不要开关空调,那现在有了Pure Cool Me,就可以精准解决。
当然Pure Cool Me还有一个厉害技能,那就是净化,除了采用风扇系统,Pure Cool Me也采用了戴森无叶净化风扇的滤网,滤网包括玻璃纤维HAPE滤网层和活性炭滤网。玻璃纤维HEPA滤网层能有助去除99.95%的超细颗粒物,如花粉PM 10、细菌PM5.0、工业污染PM2.5和PM0.1的超细颗粒物;活性炭滤网可吸附有害气体和室内烟雾。
内置的LCD屏幕和此前推出的冷暖风机上搭载的屏幕类似,可以随时查看气流风速、模式及滤网寿命。该产品还配备智能光感系统,可以主动追踪环境光线,当感应系统检测到空间变暗时,它将自动关闭LCD屏幕。用户还可以设置睡眠定时器,可选择在30分钟至8小时内关闭设备。
戴森首席工程师Jake Dyson杰克·戴森表示:“戴森积极投资开展研发项目,致力于改善日常产品的设计与性能。我们通过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式,为消费者打造智能产品,提供问题解决方案,助力健康生活。”
外观配色以及售价方面,Dyson Pure Cool Me推出银白色、黑镍色与黑金色三种选择,官方自营渠道售价2690元人民币。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IM Intelligence联合多所知名大学揭示了音频AI系统的重大安全漏洞,开发出名为WhisperInject的攻击方法。这种攻击能让看似无害的音频指令操控AI生成危险内容,成功率超过86%,完全绕过现有安全机制。研究暴露了多模态AI系统的系统性安全风险,对全球数十亿智能设备构成潜在威胁。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系统梳理了视觉强化学习领域的最新进展,涵盖超过200项代表性工作。研究将该领域归纳为四大方向: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视觉生成、统一模型框架和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分析了从RLHF到可验证奖励范式的政策优化策略演进,并识别出样本效率、泛化能力和安全部署等关键挑战,为这一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提供了完整的技术地图。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通过OmniEAR基准测试揭示了当前AI模型在物理世界推理方面的严重缺陷。测试显示,即使最先进的AI在明确指令下能达到85-96%成功率,但面对需要从物理约束推断行动的任务时,成功率骤降至56-85%。研究发现信息过载反而降低AI协作能力,监督学习虽能改善单体任务但对多智能体协作效果甚微,表明当前架构存在根本局限性。
纽约大学和Aimpoint Digital Labs的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了Transformer模型训练中"大规模激活"的完整发展轨迹。这些影响力比普通激活大千倍的"超级激活"遵循可预测的数学规律,研究者开发出五参数公式能以98.4%准确率预测其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整模型架构参数如注意力密度、宽深比等,可以在训练前就预测和控制这些关键激活的行为,为设计更高效、量化友好的AI模型提供了全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