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高飞
编辑 | 晚晚
来源 | 奇客故事(cybergushi)
疫情期间,以往的线下活动都改在线上进行。不过在具体怎么办线上活动的问题上,多数人的思路是这样的:第一在场景陈设上,要尽可能像线下,从大会背板到PPT播放;其次在活动流程上,尽可能像线下,从嘉宾出场到会议日程。
不过昨天的苹果WWDC2020这场线上活动改变了这些惯性思维认知。它把发布会搞成了一部电影,或者是一场秀。从长镜头的大量运用,到人物走位,和舞台布光。苹果明确的区分了线上和线下活动,两者之间是有完全不同的视觉体验。
如果我们把传统线上活动是比喻成一个真实的“物”,那么传统线上办会思路,就是让线上数字会议的“虚拟体验”,尽可能“像线下”的“会”,也就是让“虚”去拟真实的“物”——拟物。
苹果的办会思路是这样的,既然“虚”(线上会议)怎么拟“物”(线下会议),也不可能让“虚”变成“物”。那么不如让“虚”自成风格,不必拘泥于“物”的约束。
为了让大家理解苹果抛弃真实线下会议体验的思路,我会讲一个苹果的UI设计风格改变的小故事,因为那也是抛弃拟物的过程。
在乔布斯时代,苹果的UI设计风格,是拟物的。比如播放器的图标,要很像一个真实的录音机,日历的图标,要真的很像一个台历。但是从已经卸任的苹果上任首席设计师乔纳森·伊夫接手苹果产品设计大权开始,苹果就由拟物设计风格,改成了扁平化设计风格。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两个计算器的设计区别。
左边就是拟物设计,右边就是扁平化设计。拟物计算器,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显示屏部分的颜色,仿真了计算器液晶屏效果。右边的计算器就是扁平化设计风格。拟物的好处是让用惯了计算器的人,看到这个界面很亲切。但是为了这样的仿真,拟物化其实牺牲了用户体验。与扁平化设计相比,拟物的计算器,显示空间局促不利于显示,数字键盘面积小不利于触碰。
也就是说,拟物风格,为了迁就人们对真实世界的熟悉感,牺牲了数字设计原本应该提供的便利。更何况,当越来越多的人,可能根本就不用(对于小孩子甚至是没用过)真实计算器的时候,这种对“拟物”的熟悉感,还会有多大的价值呢?
不过这种设计风格,在当年可是被嘲笑的。下边这条微博是七年前的,多次转发、保存之后,已经非常不清晰。内容是当苹果发布扁平化设计风格产品之后,现在大带货主播罗永浩就转发了一条网友微博,痛斥苹果的设计风格走的是一条邪路。
但是七年过去了,大家可以打开自己的手机看看图标,到底什么才是正道,什么才是邪路。
我们再说回到苹果的发布会。
疫情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甚至持续数年。线上活动,特别是涉及全球观众的线上活动,将注定成为主流。我觉得苹果WWDC 2020提供了一个范本,让大家重新开始思考线上会议的组织方式:线下活动不应该拘泥于如何更像真实的舞台,而是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线上特点,让虚拟会议体验自成一派。
不过最后也必须要补充一点的是,让“虚拟会议”自成一派,不比简单的“拟物”办会简单,甚至花钱更多。苹果的预算恐怕不是一般企业可以比的。但是法乎上,得其中,办会思路的转变恐怕是必然的,而且苹果的办会思路也不确定是最终的答案。我们能确定的是,疫情之下,要转变思路的地方,又何止办会这一件事?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北航团队推出Easy Dataset框架,通过直观的图形界面和角色驱动的生成方法,让普通用户能够轻松将各种格式文档转换为高质量的AI训练数据。该工具集成了智能文档解析、混合分块策略和个性化问答生成功能,在金融领域实验中显著提升了AI模型的专业表现,同时保持通用能力。项目已开源并获得超过9000颗GitHub星标。
卢森堡计算机事件响应中心开发的VLAI系统,基于RoBERTa模型,能够通过阅读漏洞描述自动判断危险等级。该系统在60万个真实漏洞数据上训练,准确率达82.8%,已集成到实际安全服务中。研究采用开源方式,为网络安全专家提供快速漏洞风险评估工具,有效解决了官方评分发布前的安全决策难题。
中国电信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开发的xVerify系统,专门解决复杂AI推理模型的评估难题。该系统能够准确判断包含多步推理过程的AI输出,在准确率和效率方面均超越现有方法,为AI评估领域提供了重要突破。
昆仑公司Skywork AI团队开发的Skywork R1V模型,成功将文本推理能力扩展到视觉领域。该模型仅用380亿参数就实现了与大型闭源模型相媲美的多模态推理性能,在MMMU测试中达到69.0分,在MathVista获得67.5分,同时保持了优秀的文本推理能力。研究团队采用高效的多模态迁移、混合优化框架和自适应推理链蒸馏三项核心技术,成功实现了视觉理解与逻辑推理的完美结合,并将所有代码和权重完全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