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科技行者

  • 算力行者

见证连接与计算的「力量」

首页 失去英伟达的收购,ARM下一步该往哪走?

失去英伟达的收购,ARM下一步该往哪走?

2022-02-14 13:17
----..---.-...-/--...-.-......./-...-....-..--../-............-.- ----..---.-...-/--...-.-......./-...-....-..--../-............-.- ----..---.-...-/--...-.-......./-...-....-..--../-............-.- ----..---.-...-/--...-.-......./-...-....-..--../-............-.-
2022-02-14 13:17 科技行者

经过长达18个月的监管审查流程,这波一直不被看好、甚至备受半导体行业各方反对的收购交易终于以失败收场。

延续独立企业身份的ARM要如何获取充足的现金流,以跟上英特尔等竞争对手的发展步伐、继续满足客户对于后续芯片开源技术的迫切需求?

;但考虑到ARM的实际财务状况,软银恐怕很难收回2016年收购这家企业所付出的310亿美元。

另据知情人士解读,在严峻的监管压力之下,英伟达公司CEO黄仁勋与软银CEO孙正义最近几周几乎每天都在就“是否取消交易”展开谈判。这位知情人士还表示,本周二财报会议之前的这记“定音一锤”正是由孙正义亲手敲下。

软银方面表示“这笔收购交易主要受阻于重大监管挑战”。

失去英伟达的收购,ARM下一步该往哪走?

黄仁勋(右)

  • ARM

提出的、由包括高通在内的各ARM主要客户组成财团进行收购的建议同样难以实现。

,所以英国乃至各级地方反垄断监管机构自然不希望ARM受到单一芯片厂商的操控。

。Haas还提到,ARM还未确定到底在哪里上市、是否整体上市或者是否在上市之前接纳其他投资方。

Haas指出,“我们在云和基础设施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份额增长,在汽车市场上也迎来占比提升,同时继续在市场中保持固有优势。我们已经为维持市场地位做好了充分准备。”

虽然ARM一直在向苹果、谷歌及三星电子等行业巨头稳定出售部分关键知识产权,但实际销售额却一直有限。在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这六个月中,ARM创造的收入仅为14.6亿美元。虽然这个数字已经较上年同期增长了56%,而且有分析师预计ARM之后半年的业绩表现会进一步强势增长,但这一切在芯片行业中的传统巨头面前,仍然显得苍白无力。例如,根据雅虎财经公布的数据,分析师预计英伟达公司本财年销售额将接近270亿美元。

开展正面对抗。

在从前任CEO Simon Segars手中接过掌门人职位之前,Haas曾担任ARM公司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人。他表示,ARM近些年在收入创造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心得。此外,ARM决定放弃开发涉及「显示与视频芯片」的商业技术,转而主攻「数据中心」等应用场景下更具利润空间的计算技术。

Haas强调,“外界对我们总有一种误解,就是ARM既然成了软银集团的一分子,自然就有花不完的预算。我们只需要砸钱、砸钱、再砸钱,根本不用考虑什么性价比问题。事实当然不是这样,且现在的ARM已经有能力做出正确的价值权衡。”

另外,RISC-V生态系统正迎来一波投资高潮,风险投资方与大型科技企业正在为运用该项技术的初创公司提供资金,其中包括SiFive、Andes Technology以及Ventana Micro Systems等。英特尔公司本周一也表示,计划划拨10亿美元资金用于开发RISC-V,并打算将此架构与自家专有的x86技术配合使用。

而ARM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我怎么就弄不到这么宽裕的投资?”SiFive公司CEO Patrick Little表示,“ARM之前可以从软银等企业手里拿到预算,但现在他们只能自负盈亏,这样的转变无疑是个严峻的挑战。”

RISC-V架构至少在未来7-10年内都不太可能在市场上掀起太大波澜。

Haas提到,ARM在对抗RISC-V时的主要优势体现在「软件层面」。几十年来,包括Linux、Android以及Windows在内的大部分世界领先操作系统,都已经拥有能够在ARM上运行的修改版。但RISC-V上的操作系统选项则比较有限,要么刚刚诞生、要么还没有完成架构移植。

Haas表示,“我们拥有非常强大的生态系统与合作伙伴基础,他们在为ARM构建芯片,也愿意与我们合作并协助ARM为生态系统构建产品。我不是想贬低RISC-V,但我们相对于RISC-V确实有着更大的增长机会。”

  • 英伟达

英伟达面临的风险应该比ARM要低些,这主要是因为英伟达之前已经获得了ARM架构许可,最近还推出了基于ARM架构的数据中心中央处理单元。

研究公司Bernstein分析师Stacy Rasgon认为,“英伟达压根就不需要整体收购”,他们的股票“仍然是很好的货币,而且英伟达手里还有大量现金。”

所以此次交易的失败,显然大大阻碍了英伟达开发自家CPU芯片的步伐。

而且为了提振华尔街资方的信心,英伟达仍然需要保持业务增长,这就要求他们顶住机器学习芯片市场上“后浪们”的攻势。目前,Alphabet旗下的谷歌以及亚马逊都通过各自的云计算部门推出了竞争芯片。

,英伟达对ARM的收购也明显考虑到了这一核心诉求。一位熟悉辅助驾驶市场的知情人士曾提出建议:英伟达不妨转而收购德国芯片厂商英飞凌科技公司,毕竟这样就能躲掉相当一部分审查压力。然而考虑到德国本土市场对于英飞凌芯片的高度依赖,相信这笔买卖同样会受到德国汽车产业的强烈反对。

  • 软银集团

而直到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于去年11月就收购交易正式提起诉讼,加上中国方面上个月才刚刚启动冗长的审查流程,这家日本企业终于接受了自己无福消受这笔意外之财的现实。

但就算上市成功,能够带来的回报也远远达不到软银的预期。ARM公司曾在去年的一份文件中表示,软银之前就曾考虑在2019年和2020年推动ARM上市,但最终放弃的原因是“股市不会给软银开出符合投资预期的回报”。

软银集团近年来一直在剥离资产,希望能专注于打理愿景基金的风险投资业务,从中挑选优秀项目弥补自己的巨额投资损失。就在最近,软银刚刚出售了其美国移动运营商Sprint以及资产管理公司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的股份,后续可能还会继续出售一系列非核心业务。

分享至
6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推荐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