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了新一批国产网络游戏版审批结果,网易增报的《逆水寒》移动端版本(即《逆水寒》手游)顺利过审获得版号。

图1:逆水寒手游官方微博截图
据官方介绍,《逆水寒》手游虽然基于被誉为“会呼吸的江湖”的同名端游,但手游却又因为拥有自由度更高、想象力更飘逸、江湖感更浓郁、武功战斗更热血、社交联系更紧密的独特游戏乐趣及体验而与PC版的端游截然不同。
《逆水寒》手游由网易最大单品研发团队开发,团队有超过400人,目前未正式上线就已消耗超过7亿预算,或将打破国产游戏上线前研发费用的记录,可谓网易2023年绝对的“超级项目”。

图2:去年高通骁龙发布会逆水寒手游技术人员上台演讲
网易如此孤注一掷并不难理解——只为当下火热的开放世界品类中杀下自己的市场份额。随着近年来开放世界爆款的出现,这一品类已经逐渐成长为国内年收入规模数百亿元、全球千亿级别的超级品类。
《逆水寒》手游无疑有望在未来分到其中很大一块蛋糕:游戏已经于去年国庆期间完成首次小规模线上技术测试,玩家口碑反响异常热烈,测试成绩异常优异,打破网易游戏内测的多项纪录。首测测试服TapTap评分高达9.1分,TapTap总评分达到8.4分,预约超过100万。

图3:逆水寒手游TAPTAP介绍页截图
据逆水寒手游官方公告显示,首测结束时逆水寒手游全平台预约数(包括官网、TapTap、渠道等)就已突破1000万。

图4:官方贺图,取自逆水寒手游官网
这样的成绩,可谓“后MMO时代”的一枝独秀。据首测玩家反馈,《逆水寒》手游中8大区域有超过1600个谜题,塑造了一个极其宏大的开放世界。虽然开放世界这一概念并不新奇,但目前看来《逆水寒》手游无疑是将传统武侠、MMO、开放世界三者结合得最好的游戏之一。官方的愿景也是用开放世界让MMO再放光彩。
除了开放世界特色外,《逆水寒》手游团队的技术实力也十分雄厚。
依托网易的伏羲人工智能团队,逆水寒手游中搭载了超过400名超级人工智能NPC,基于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这些NPC能看懂玩家随机打的字、说的话、做的行为,并做出合理反馈,与玩家演绎出一段随机但有意义的剧情。
在MMO常见的捏脸方面,《逆水寒》手游更是创新加入了“上传照片捏脸”和“打字捏脸”这两项AI自动捏脸选项,率先将AIGC深度运用到大型手机游戏中。

图5:实机演示动图,取自官网
22年11月,逆水寒手游还登上高通骁龙8gen2的夏威夷新品发布会,成为全球首款支持光线追踪的大型角色扮演游戏。

图6:夏威夷发布会公布逆水寒手游光追
游戏采用国际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图形引擎技术,已拥有“光线追踪”、“图像处理”等方面的50余件发明专利,并开行业之先河,首次在移动端游戏中实现24小时动态光照效果。结合自成一派的东方古典美术风格,辅以丰富的游戏玩法、剧情分支、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意使用,打造出了栩栩如生的会呼吸的江湖。
游戏预计23年年内正式上线,这款今年率先拿到版号的网易“超级项目”究竟能在开放世界市场中搅起什么样的风云?让我们拭目以待。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浙江大学团队提出动态专家搜索方法,让AI能根据不同问题灵活调整内部专家配置。该方法在数学、编程等任务上显著提升推理准确率,且不增加计算成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问题偏爱不同专家配置,为AI推理优化开辟新路径。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提出SIRI方法,通过"压缩-扩张"交替训练策略,成功解决了大型推理模型"话多且准确率低"的问题。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数学竞赛题上将模型准确率提升43.2%的同时,输出长度减少46.9%,真正实现了效率与性能的双重优化,为AI模型训练提供了新思路。
南洋理工大学与腾讯联合研究团队开发出Rolling Forcing技术,实现AI视频实时流式生成的重大突破。该技术通过滚动窗口联合去噪、注意力锚点机制和高效训练算法三项创新,解决了长视频生成中的错误累积问题,可在单GPU上以16fps速度生成多分钟高质量视频,延迟仅0.76秒,质量漂移指标从传统方法的1.66降至0.01,为交互式媒体和内容创作开辟新可能。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让AI模型学习解决几何问题,能够显著提升其空间理解能力。他们构建了包含约30000个几何题目的Euclid30K数据集,使用强化学习方法训练多个AI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几何训练在四个空间智能测试基准上都带来显著提升,其中最佳模型达到49.6%准确率,超越此前最好成绩。这项研究揭示了基础几何知识对培养AI空间智能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