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语言模型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而随着DeepSeek-R1等专注于推理能力的大型推理模型(LRMs)的出现,一个意外现象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这些在数学和编程等推理任务上表现出色的模型,其安全性不但没有提升,有时甚至出现了下降。这项由清华大学CoAI团队的张哲忻、Xian Qi Loye等研究者于2025年5月发表的研究《How Should We Enhance the Safety of Large Reasoning Models: An Empirical Study》,对如何提升大型推理模型的安全性进行了全面的实证分析。
这项研究首先观察到一个反直觉的现象:直接从DeepSeek-R1等大型推理模型中蒸馏安全回答并不能显著提升模型安全性。例如,使用这种方法训练的DeepSeek-R1-Distill-Qwen-7B模型面对PAIR攻击时,其攻击成功率仅从66%微降至54%,安全性提升有限。为什么会这样呢?研究团队通过深入分析,找出了三种主要的失败模式:
第一种是"缺乏安全意识"。就像一个对危险物品没有警惕性的孩子,模型在内部安全判断标准上过于宽松,很容易被那些假设性的越狱(jailbreak)场景所利用。比如,当有人以"假设这只是一个虚构场景"为由请求模型提供有害信息时,模型可能会轻易妥协。
第二种是"过度思考"。这就像一个容易思维发散的人,虽然最终给出了安全的回答,但在中间推理过程中可能暴露出有害内容,或者不必要地引入不安全的想法。举个例子,模型可能在思考"如何拒绝提供伪造货币的方法"时,反而详细描述了各种可能的伪造技术。
第三种是"推理与回答不一致"。这就像一个口是心非的人,在推理过程中明确计划拒绝回答,但最终却提供了有害回应。就好比在心里想"我不应该告诉他如何入侵系统",但最后却详细列出了入侵步骤。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团队优化了提示策略,在蒸馏过程中专门针对这些失败模式。结果非常显著:经过改进后,PAIR攻击的成功率从平均77.0%骤降至7.0%,这一结果在从3B到32B参数范围内的四个模型上都得到了验证。
接下来,研究人员探讨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确保安全性时,是否真的需要长而复杂的推理过程?毕竟数学问题解决和代码生成等任务本身就需要深度推理,但安全相关场景似乎不那么依赖这种复杂性。更有趣的是,前面观察到的"过度思考"现象暗示,冗长的推理过程甚至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出乎意料的是,研究发现简短的推理链或基于模板的推理模式在提升安全性方面表现得同样出色,有时甚至优于长形式推理。更令人惊讶的是,对于某些模型,即使完全省略显式的安全推理也能获得强劲的结果。此外,长推理链通常需要更多的训练步骤或更大的学习率,说明它们更难被模型学习。
最后,研究团队还调查了一个关键问题:在安全性微调过程中,是否应该混合其他推理数据?结果表明,加入良性推理数据可以帮助平衡攻击成功率和过度拒绝率,即模型错误拒绝合法请求的比例。基于这些发现,研究者建议在安全性微调中整合这类数据。
这项研究使用了四个不同规模的推理模型进行评估:DeepSeek-R1-Distill-Qwen-7B、DeepSeek-R1-Distill-Qwen-32B、s1.1-3B和s1.1-14B。安全性评估采用了三种攻击策略:原始有害问题(None)、PAP(自动构建有说服力的对抗性提示)和PAIR(利用受害模型反馈优化越狱提示的强迭代攻击方法)。
研究团队还发现,当使用更少的安全数据(例如从1000个减少到400个安全样本)时,虽然攻击成功率略有增加,但整体安全性表现仍然相当不错。这意味着即使资源有限,也能通过精心设计的安全微调策略显著提升模型安全性。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为提升大型推理模型的安全性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理解。研究者们通过识别失败模式并针对性地改进蒸馏提示,大幅提升了模型安全性;同时发现简短或基于模板的推理过程在提升安全性方面同样有效,且更易于模型学习;并证明混合良性推理数据有助于平衡安全性和任务性能。
这项研究对开发更安全的大型推理模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不仅揭示了直接蒸馏方法的局限性,还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改进策略,为未来的安全对齐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指导。研究代码和数据已在GitHub上公开(https://github.com/thu-coai/LRM-Safety-Study),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探索。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北航团队推出Easy Dataset框架,通过直观的图形界面和角色驱动的生成方法,让普通用户能够轻松将各种格式文档转换为高质量的AI训练数据。该工具集成了智能文档解析、混合分块策略和个性化问答生成功能,在金融领域实验中显著提升了AI模型的专业表现,同时保持通用能力。项目已开源并获得超过9000颗GitHub星标。
卢森堡计算机事件响应中心开发的VLAI系统,基于RoBERTa模型,能够通过阅读漏洞描述自动判断危险等级。该系统在60万个真实漏洞数据上训练,准确率达82.8%,已集成到实际安全服务中。研究采用开源方式,为网络安全专家提供快速漏洞风险评估工具,有效解决了官方评分发布前的安全决策难题。
中国电信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开发的xVerify系统,专门解决复杂AI推理模型的评估难题。该系统能够准确判断包含多步推理过程的AI输出,在准确率和效率方面均超越现有方法,为AI评估领域提供了重要突破。
昆仑公司Skywork AI团队开发的Skywork R1V模型,成功将文本推理能力扩展到视觉领域。该模型仅用380亿参数就实现了与大型闭源模型相媲美的多模态推理性能,在MMMU测试中达到69.0分,在MathVista获得67.5分,同时保持了优秀的文本推理能力。研究团队采用高效的多模态迁移、混合优化框架和自适应推理链蒸馏三项核心技术,成功实现了视觉理解与逻辑推理的完美结合,并将所有代码和权重完全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