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的浪潮席卷全球,产业互联的脉络日益清晰,一个汇聚智慧、驱动创新的亚太科技核心正在冉冉升起。2025年6月,上海——这座活力之都——将再次成为全球科技界的焦点舞台,迎来万众瞩目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5 Shanghai)。这不仅仅是一场行业盛会,更是洞察“人工智能+”时代产业变革趋势、把握亚太乃至全球数字经济脉搏的关键窗口。
人工智能+: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融合的核心引擎
IDC预计,到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AI)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而亚太地区将贡献超过35%的份额。在这一宏大的时代背景下,2025 MWC上海的战略意义空前凸显,它正蓄势待发,准备以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盛宴,催化产业智能化升级,定义未来互联互通的新范式。
人工智能+已从概念探讨深入到千行百业的骨髓,成为驱动效率革命和价值重塑的核心引擎。在备受瞩目的GSMA创新高地展区,我们将目睹一场尖端科技的“聚合裂变”:人形机器人灵活自如地执行复杂任务,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与全自动驾驶技术挑战城市交通的极限,无人机翱翔天际拓展应用边界,AI智能终端悄然改变人机交互模式。
这些震撼展示绝非孤立存在,而是AI与5G/6G、边缘计算、传感技术等深度融合的结晶。MWC上海正是此类融合创新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道路的最佳试验场与验证平台。而贯穿展会的GSMA主题峰会,则将邀请全球顶尖的科技与商业领袖,深入探讨AI如何深度重构制造业、医疗健康、能源管理等传统支柱产业的底层逻辑与发展路径。峰会上激荡的智慧火花,将为这一价值创造进程描绘出清晰的战略蓝图。
创新生态:亚太崛起与区域协同的活力源泉
创新生态的活力是产业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而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两大创新引擎——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正展现出蓬勃的生机。本届MWC上海特别设立的未来科技展厅,将首次深度联动这两大区域,集中展示来自上海、苏州、杭州、深圳、广州、香港等城市的本土创新力量。
这种“双区联动”模式,凭借其在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强大互补性,必将催生独特的协同动能,为全球创新版图注入新鲜血液。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曾明确印证,“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与“上海-苏州”科技集群持续稳居全球最具活力科技集群前十名。MWC上海无疑为这些集群中的佼佼者提供了跃上国际舞台、连接全球资源的黄金跳板。
对于初创力量而言,4YFN(Four Years From Now)系列创新活动致力于打造亚洲最具活力的初创企业盛会,为创新火种提供展示、融资和成长的沃土。上海松江区以统一参展方式来到4YFN,带领十余家企业展示创新成果;4YFN还设置了eSIM专区,中国联通及其 eSIM产业链生态伙伴将进行专场分享、主题沙龙、产业行动计划发布等等丰富的活动。同时,一个激动人心的新亮点是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赛选拔赛将首次登陆MWC上海现场,选拔赛每天在展馆内激情上演,这不仅是一场竞技,更是硬科技实力与创新精神的集中展示。MWC上海正搭建起一座连接技术创新、资本力量与市场需求的坚实桥梁。
可持续与治理:数字繁荣的基石
在追求技术突破与经济增长的同时,可持续发展和有效治理是确保数字文明繁荣与包容的基石。2025 MWC上海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时代强音。
亚洲移动大奖(AMOs)今年特别新增设的三大奖项之分别表彰中小型企业创新、亚洲最佳人工智能创新以及亚洲最佳气候行动移动创新。移动通信技术与数字解决方案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扮演着日益关键的角色。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在其深入研究中强调,数字技术有能力赋能实现高达70%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展会现场将聚焦展示AI驱动的能效优化方案、智慧能源网络管理、循环经济创新等绿色科技,这些不仅是展台上的亮点,更是驱动未来可持续增长的实践方案。
与此同时,技术发展带来的治理挑战不容忽视。GSMA政策领袖论坛与数字领导者计划将构建一个高规格的政企对话平台,汇聚政策制定者与产业领袖,共同就数据安全与跨境流动、人工智能伦理框架、6G频谱规划与治理、数字包容性等关键议题展开务实探讨。MWC上海为弥合分歧、凝聚共识、共同塑造负责任的技术未来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沟通空间。
互联互通:超越连接的未来网络
网络的演进是万物智联的根基。在“行业互联”与“赋能互联”两大主题引领下,通信技术的前沿发展——特别是5G-Advanced(5G-A)向6G的演进路径——将成为展会技术展区的核心焦点。GSMA Intelligence曾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5G连接数将占全球总量的近三分之一,5G普及率将达到近90%,成为全球领先的市场之一 。
展会上,领先的设备商、运营商将展示其最新的网络能力,揭示下一代通信技术如何有力支撑起元宇宙的沉浸式体验、全息通信的逼真交互、工业互联网的精准控制等未来场景。
此外,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协同效应在于,国际物联网博览会(IOTE)将于今年首次与MWC上海联袂呈现。这一结合意义深远,它实现了从“云”(云计算与平台)、“管”(网络连接)、“边”(边缘计算)、“端”(物联网终端与传感器)到“智”(人工智能分析与决策)的全栈式物联网能力闭环展示。Gartner预测,到2025年,全球活跃的物联网(IoT)终端设备数量将突破270亿台大关,而中国将继续保持全球最大单一物联网市场的地位。IOTE与MWC上海的协同,将极大提升产业生态各环节的对接效率,加速物联网解决方案在垂直行业的规模化落地。
因此,参与2025 MWC上海,绝非仅仅是参加一场行业聚会。它是站在“人工智能+”技术革命与产业互联深度融合临界点上的一次全球科技力量的集体亮相;是见证蓝图转化为现实、构想落地为应用的加速器;是政策制定者、跨国企业CEO、技术先驱、创新企业家、风险投资家以及媒体观察家们汇聚一堂,共同擘画未来十年数字世界版图的战略高地。
对于每一位产业决策者而言,其价值不可估量:零距离把握AI、机器人、绿色科技、下一代网络等前沿方向的最新脉搏与真实应用;高效链接全球顶尖科技企业、高潜力初创公司及顶尖研究机构,发掘潜在的战略合作伙伴与颠覆性技术;深度参与塑造行业规则与发展路径的关键政策讨论,影响未来产业生态格局的形成。
智汇东方,链动未来!把握塑造科技新纪元的入场券!
立即访问2025 MWC上海官方网站www.mwcshanghai.cn完成参会注册,免费全馆通行证注册码FVP7AAJGGR。
开启与全球科技领袖思想碰撞、洞见未来、共谋发展的非凡之旅。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浙江大学团队提出动态专家搜索方法,让AI能根据不同问题灵活调整内部专家配置。该方法在数学、编程等任务上显著提升推理准确率,且不增加计算成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问题偏爱不同专家配置,为AI推理优化开辟新路径。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提出SIRI方法,通过"压缩-扩张"交替训练策略,成功解决了大型推理模型"话多且准确率低"的问题。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数学竞赛题上将模型准确率提升43.2%的同时,输出长度减少46.9%,真正实现了效率与性能的双重优化,为AI模型训练提供了新思路。
南洋理工大学与腾讯联合研究团队开发出Rolling Forcing技术,实现AI视频实时流式生成的重大突破。该技术通过滚动窗口联合去噪、注意力锚点机制和高效训练算法三项创新,解决了长视频生成中的错误累积问题,可在单GPU上以16fps速度生成多分钟高质量视频,延迟仅0.76秒,质量漂移指标从传统方法的1.66降至0.01,为交互式媒体和内容创作开辟新可能。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让AI模型学习解决几何问题,能够显著提升其空间理解能力。他们构建了包含约30000个几何题目的Euclid30K数据集,使用强化学习方法训练多个AI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几何训练在四个空间智能测试基准上都带来显著提升,其中最佳模型达到49.6%准确率,超越此前最好成绩。这项研究揭示了基础几何知识对培养AI空间智能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