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雅
今天在2025 MWC 上海,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发表“驱动增长的路径”的主题演讲,他分享了“电信业寻找新增长点的四个思路”:
第一、洞察变化,抓住成长型需求,驱动增长。
第二、通过系统工程,激发高清视频流量供给和消费。
第三、让5G联接每一辆车,抓住智能网联汽车增长机遇。
第四、用FTTR联接所有个体工商户,抓住智能化发展机遇。
抓住成长型需求
徐直军指出,电信市场虽已步入成熟阶段,但需求依然无处不在,尤其是“成长性需求”。他特别提到外卖骑手这一新兴群体,2020年全球骑手数3000万,到2024年已达7000万,预计到2030年将达1.6亿,占全球中国人口5%,成为运营商的高价值用户群体。这些骑手的MoU(平均每用户每月通话时长)是普通用户的4倍,DoU(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是普通用户的2倍,ARPU值(平均每用户收入)是普通用户的1.6倍。
此外,另一个高需求群体是直播从业者,从2022年1000万,到2024年已达5000万,预计到2030年达1.3亿,这些群体的DoU是普通用户的5倍,ARPU值是普通用户的4倍。
换言之,这些新群体(包括骑手、直播、电竞等),还有新终端和应用(比如智能眼镜、智能潮玩等),以及新用户行为(比如高铁办公、地铁刷剧、场馆直播等),这些“成长性”需求,对运营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带来了挑战。
所以,去满足这些成长性需求,重新定义网络体验的目标,将是运营商和企业驱动增长的关键路径。
激发高清视频流量供给和消费
除了成长型需求之外,徐直军还提到,当前高清视频的需求非常明显: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消费者普遍需要更好的观看体验;
其次,对于运营商来说,中国用户每月平均观看视频50小时,若全部升级为1080P,流量需求将达31.5GB,1080P相比360P将带来5倍的流量提升。
最后,视频平台也明白,高清视频能让用户停留更久,广告点击率更高。
但现实很骨感,高清视频消费的差距也非常明显:根据2025年5月中国典型城市统计数据,目前1080P及以上的移动视频流量占比仅为22%,相比之下其他都是标清甚至低清:720P占比26%、480P占比22%、360P占比30%。
为什么高清视频推广这么难?主要卡在三方面:
首先,视频平台省钱:互联网出口带宽太贵了!视频平台不愿意按最高标准付费,所以在网络拥堵时就自动降低清晰度。
其次,运营商两难:如果运营商降低带宽价格吸引视频平台提供高清内容,自己的企业客户收入就会下降。
最后,终端厂商为手机省电:当你手机电量低于一定值时,视频App会自动降低画质省电,即使你网速再快也没用。
正如徐直军所说:“如果以现有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鼓励所有内容使用高清,用户流量能增长多少?这是产业界一直没解决的问题。”想要人人看高清,需要产业链各方一起努力。
让5G联接每一辆车
徐直军援引《5G车载应用展望白皮书》指出,2025年5G在车联网的占比预计达到30%,到2030年将飙升至95%。但当前5G车联网还面临几个难题:
· 车企烦恼:5G专利费太贵
· 运营商苦恼:价格战太激烈,赚不到钱。
· 消费者苦恼:用户体验参差不齐,体验时好时坏。
徐直军认为,“让5G联接每一辆车,抓住智能网联汽车增长机遇”,需要从根本理念开始改变:
第一,汽车在自动驾驶过程中必须能自主感知、决策,以不能依赖网络为前提。
第二,座舱和整车都需要联接网络,但需求不同、商业模式不同,应该相互独立,各自联接:
· 座舱联网(看视频、导航等):需遵从B2C的商业模式,共享智能手机生态,让消费者自主选择联接方式、自主购买流量;
· 整车联网(远程监控、软件升级等):应遵从B2B的商业模式,继续由车企决定联接方式。
第三,5G IPR问题的全面解决需要移动通信产业界共同努力,徐直军呼吁GSMA出面协调,华为承诺全力支持。
用光纤连接5亿小店
除了车联网,徐直军还发现了另一个巨大机会——全球有5亿个体工商户等待高速网络赋能!
但是,目前个体工商户的联网方式面临挑战,他们往往是从运营商购买光纤宽带,从公开市场购买Wi-Fi路由器自己组网,这种方式会造成:顾客和员工的Wi-Fi体验差、能联接的终端设备数量不够、网络出问题没人修等问题。
徐直军推荐,把FTTR技术(光纤到房间)用于个体工商户,运营商统一提供宽带和Wi-Fi组网,确保顾客和员工的Wi-Fi体验,同时满足生产应用的联接质量需求。这种方式有诸多优势:1、面向个体工商户和企业园区,一根光纤接入,通过室内分光器可扩展128个从光猫,无缝覆盖整个区域;2、部署简单,可取代传统交换机、路由器、Wi-Fi AP;3、主从FTTR一张网,Wi-Fi自动优化,确保Wi-Fi体验;3、光纤互联带宽稳定、时延低、满足店播等场景化需求;4、运营商可以提供一站式提供宽带+组网+标准应用,以及提供提供专业装维支持。
徐直军最后强调:“我们也很清楚,不同国家运营商竞争的环境不同,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作为华为来讲,我们从运营商这块业务走到今天,我们愿意面向全球,跟所有的运营商一起合作,共同来推进运营商的持续增长。”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IM Intelligence联合多所知名大学揭示了音频AI系统的重大安全漏洞,开发出名为WhisperInject的攻击方法。这种攻击能让看似无害的音频指令操控AI生成危险内容,成功率超过86%,完全绕过现有安全机制。研究暴露了多模态AI系统的系统性安全风险,对全球数十亿智能设备构成潜在威胁。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系统梳理了视觉强化学习领域的最新进展,涵盖超过200项代表性工作。研究将该领域归纳为四大方向: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视觉生成、统一模型框架和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分析了从RLHF到可验证奖励范式的政策优化策略演进,并识别出样本效率、泛化能力和安全部署等关键挑战,为这一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提供了完整的技术地图。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通过OmniEAR基准测试揭示了当前AI模型在物理世界推理方面的严重缺陷。测试显示,即使最先进的AI在明确指令下能达到85-96%成功率,但面对需要从物理约束推断行动的任务时,成功率骤降至56-85%。研究发现信息过载反而降低AI协作能力,监督学习虽能改善单体任务但对多智能体协作效果甚微,表明当前架构存在根本局限性。
纽约大学和Aimpoint Digital Labs的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了Transformer模型训练中"大规模激活"的完整发展轨迹。这些影响力比普通激活大千倍的"超级激活"遵循可预测的数学规律,研究者开发出五参数公式能以98.4%准确率预测其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整模型架构参数如注意力密度、宽深比等,可以在训练前就预测和控制这些关键激活的行为,为设计更高效、量化友好的AI模型提供了全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