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科技行者

  • 算力行者

见证连接与计算的「力量」

首页 当机器人像人一样"看懂"世界:上海AI实验室让机器人在任何环境都能自由导航

当机器人像人一样"看懂"世界:上海AI实验室让机器人在任何环境都能自由导航

2025-07-09 11:54
分享至:
----..---.-...-/--...-.-......./-...-....-..--../-............-.- ----..---.-...-/--...-.-......./-...-....-..--../-............-.- ----..---.-...-/--...-.-......./-...-....-..--../-............-.- ----..---.-...-/--...-.-......./-...-....-..--../-............-.-
2025-07-09 11:54 科技行者

这项由上海AI实验室、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香港大学联合开展的突破性研究发表于2025年5月,论文标题为"NavDP: Learning Sim-to-Real Navigation Diffusion Policy with Privileged Information Guidance"。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arXiv:2505.08712v2访问完整论文。

机器人导航一直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扫地机器人有时会撞到家具,或者为什么送餐机器人在复杂的餐厅里会迷路?问题的根源在于,让机器人像人一样理解复杂的三维世界并自如地移动,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得多。当我们人类走路时,我们的大脑会自动处理无数信息:识别障碍物、判断距离、规划路径、适应不同地形。对机器人来说,这些看似简单的任务却需要复杂的算法和大量的数据训练。

传统的机器人导航系统就像一个过分依赖地图的游客。它们需要精确的定位系统,详细的环境地图,还要经过复杂的路径规划。这种方法在理想的实验室环境中表现不错,但一旦面对真实世界的复杂性——比如移动的行人、突然出现的障碍物、不同的光照条件——就容易出现问题。更要命的是,不同型号的机器人之间很难共享导航经验,每个新的机器人平台都需要重新训练和调试。

现在,这个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叫做NavDP(Navigation Diffusion Policy,导航扩散策略)。这就像是给机器人装上了一个"通用导航大脑",不仅能够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自如导航,还能够在不同类型的机器人之间无缝迁移。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个系统完全在虚拟环境中训练,却能直接应用到真实世界中,无需任何额外调整。

研究团队的核心创新在于创造了一个极其高效的虚拟训练系统。他们构建了一个包含1244个不同场景的大规模数据集,涵盖了363.2公里的导航轨迹。这个虚拟训练工厂每天每个GPU能够生成2500条导航轨迹,效率比真实世界的数据收集高出20倍。关键是,他们不仅仅是简单地模拟现实,而是利用了虚拟环境的"上帝视角"——能够获得完美的全局地图和障碍物信息,来指导机器人学习最优的导航策略。

NavDP的工作原理可以比作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培训新手。它包含两个核心组件:轨迹生成器和安全评估器。轨迹生成器就像一个富有创意的路径规划师,能够根据当前环境和目标位置生成多条可能的行进路线。安全评估器则像一个严格的安全督察,对每条路线进行风险评估,选择最安全可行的那一条。

这个系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它的通用性。研究团队在三种完全不同的机器人平台上进行了测试:四足机器人Unitree Go2、轮式机器人ClearPath Dingo,以及人形机器人Galaxea R1。结果显示,同一个NavDP系统能够在所有这些不同形态的机器人上都表现出色,就像一个万能钥匙能够打开不同的锁一样。

在真实世界的测试中,NavDP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无论是在室内办公环境、医院走廊,还是在户外有行人干扰的复杂场景中,机器人都能够稳定地导航到目标位置,避开障碍物,并在遇到动态干扰时做出合理的调整。

一、虚拟世界的导航训练营

要理解NavDP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超级先进的驾校。在传统的机器人训练中,就像让学员直接在真实道路上学车一样,既昂贵又危险。而NavDP则建立了一个无比逼真的虚拟驾驶训练场,让机器人在这里反复练习各种复杂的导航场景。

这个虚拟训练营的规模令人震撼。研究团队从3D-Front和Matterport3D数据库中精选了1244个不同的场景,涵盖了从家庭住宅到商业建筑的各种环境。每个场景都经过精心设计,包含了真实世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狭窄的走廊、复杂的家具布局、多层建筑结构等等。在这些虚拟环境中,系统总共生成了超过56000条导航轨迹,渲染了1000万张高质量的RGB-D图像,累计导航距离超过360公里。

虚拟训练的一个巨大优势是可以获得"上帝视角"的完美信息。在真实世界中,机器人只能通过有限的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就像人在黑暗中摸索一样。但在虚拟环境中,系统可以获得完整的全局地图、精确的障碍物分布,以及每个位置的安全距离信息。这些特权信息被用来生成高质量的示范轨迹,教会机器人什么是最优的导航策略。

为了确保虚拟训练的多样性和真实性,研究团队引入了大量的随机化技术。就像一个好的驾校会在不同天气、不同时段安排训练一样,系统会随机改变虚拟环境中的光照条件、材质纹理,甚至机器人的观察视角。这种多样化训练确保了机器人不会只适应特定的环境条件,而是具备了应对各种真实世界变化的能力。

机器人模型的设计也体现了跨平台的通用性考虑。系统将所有机器人抽象为一个圆柱形的刚体,配备差分驱动模型,安全半径设置为0.25米。机器人的高度在0.25米到1.25米之间随机变化,摄像头的俯仰角也会相应调整。这种设计让同一个训练出来的导航策略能够适应从低矮的轮式机器人到高大的人形机器人等各种不同形态。

轨迹生成过程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城市规划师在设计最优路线。系统首先将场景网格转换为体素地图,计算出每个位置到最近障碍物的欧几里得符号距离场(ESDF)。然后使用A*算法生成初始路径,再通过贪婪搜索对每个路径点进行优化,确保机器人尽可能远离障碍物。最后,使用三次样条插值将离散的路径点平滑成连续的导航轨迹。

这种高效的数据生成管线每天每个GPU能够产生2500条轨迹,比真实世界的数据收集效率高出20倍。更重要的是,生成的数据质量极高,每条轨迹都经过了严格的安全验证和路径优化。

二、扩散模型遇上机器人导航

NavDP的核心技术创新在于将扩散模型这一强大的生成式AI技术引入到机器人导航领域。扩散模型最近在图像生成、语音合成等领域大放异彩,现在它也开始在机器人控制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理解扩散模型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想象一个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传统的机器人导航就像按照固定模板画画,而扩散模型则像一个有创造力的艺术家,能够根据当前情况"即兴创作"出合适的导航路径。具体来说,扩散模型通过逐步去噪的过程,从随机噪声中生成有意义的导航轨迹。

NavDP的网络架构采用了一种优雅的多模态设计。系统能够处理四种不同类型的导航目标。点目标就像给机器人一个具体的坐标地址,图像目标则是展示一张目标位置的照片让机器人找过去,轨迹目标是直接在机器人的视野中画出推荐路线,无目标模式则让机器人自由探索环境而不撞到障碍物。

输入处理的设计体现了研究团队的深思熟虑。RGB图像使用预训练的DepthAnything编码器进行处理,这个编码器已经在大量真实世界图像上进行过训练,能够很好地理解场景的几何结构。深度信息则通过一个从零开始训练的Vision Transformer进行编码。为了减少虚实差距,深度值被限制在0.1米到3.0米的范围内,这个范围既能提供足够的导航信息,又能避免深度传感器在远距离测量时的不准确性。

轨迹生成头采用了条件U-Net架构,能够生成包含24个时间步的未来航点序列。每个航点包含相对位置变化和角度变化信息,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导航轨迹。生成过程使用DDPM调度器,通过多步去噪过程逐渐细化轨迹质量。

扩散模型的一个重要优势是能够生成多样化的候选轨迹。在面对复杂导航场景时,往往存在多条可行的路径选择。传统方法通常只能输出一条固定路径,而扩散模型能够一次性生成多条不同的候选轨迹,为后续的安全选择提供了更多选项。

三、安全第一的智能评判官

仅仅能够生成多条导航轨迹还不够,关键是要从中选出最安全可靠的那一条。这就是NavDP的第二个核心组件——评判网络的作用。这个评判网络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安全督察,能够对每条轨迹进行细致的风险评估。

评判网络的设计哲学是"安全至上"。它与轨迹生成网络共享相同的感知编码器和策略变换器,但专门训练来评估轨迹的安全性,而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导航目标。这种设计使得安全评估具有了通用性——无论机器人要去哪里,安全都是第一优先级。

训练这个评判网络的过程颇具创意。由于虚拟数据集中的轨迹都是经过优化的安全路径,研究团队需要人工生成一些"不安全"的对比样本。他们采用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数据增强技术:对原始安全轨迹进行随机旋转,然后与原轨迹进行插值,生成各种安全程度不同的路径样本。

评判标准的设计体现了对机器人安全的深度理解。系统不仅要求轨迹避免碰撞,还倾向于选择那些距离障碍物更远、或者有朝着更安全方向移动趋势的路径。具体的评分公式综合考虑了轨迹上每个点到障碍物的距离,以及相邻时间步之间安全距离的变化趋势。

这种评判机制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了显著效果。在消融实验中,研究团队发现,没有评判网络的版本容易因为累积误差而导致碰撞,而加入评判网络后,机器人的安全性得到了大幅提升。评判网络不仅在训练阶段提供了额外的学习信号,在推理阶段也成为了一道重要的安全防线。

四、跨越虚实鸿沟的技术魔法

机器人学习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将在虚拟环境中学到的技能成功迁移到真实世界。这就像让一个只在电子游戏中学会开车的人直接上路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NavDP在这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实现了真正的零样本迁移——完全不需要在真实世界中进行额外训练。

虚实迁移的成功离不开多个精心设计的技术细节。首先是感知系统的鲁棒性设计。研究团队选择了在大量真实世界数据上预训练的DepthAnything作为RGB编码器,这个编码器已经见过各种真实世界的场景,能够很好地处理光照变化、纹理差异等真实世界的复杂性。深度信息的处理则通过限制感知范围和适当的数据预处理来减少虚实差距。

动作空间的抽象化设计也是成功的关键。NavDP不是直接输出具体的电机控制指令,而是生成高层的导航轨迹,然后由各个机器人平台的底层控制器负责具体的运动执行。这种分层设计让同一个导航策略能够适应不同的机器人硬件平台,就像同一个GPS导航系统能够指导不同型号的汽车一样。

为了进一步缩小虚实差距,研究团队还开创性地尝试了真实到虚拟的重建技术。他们使用最新的高斯溅射(Gaussian Splatting)技术,将真实世界的实验场景重建为高度逼真的虚拟环境。在这个重建的虚拟环境中生成少量额外的训练数据,与大规模的仿真数据结合使用,能够进一步提升真实世界的表现。

实验结果表明,仅仅添加27%的真实场景重建数据,就能让机器人在目标环境中的成功率提升30%,而且这种提升不会损害系统在其他环境中的泛化能力。这为未来的机器人训练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先用大规模仿真数据进行基础训练,再用少量目标环境的重建数据进行精细调优。

五、全方位的性能验证

为了全面验证NavDP的有效性,研究团队设计了一套综合性的评估体系,涵盖了从仿真到真实世界的各种场景。这种多层次的评估就像对一个新司机进行全方位的驾驶能力测试,确保其在各种路况下都能安全行驶。

仿真评估采用了IsaacSim平台,这是一个物理仿真度极高的机器人仿真环境。测试场景包括医院、办公室和仓库三种功能性环境,机器人平台涵盖了ClearPath Dingo轮式机器人、Unitree Go2四足机器人和Galaxea R1人形机器人。这种多样化的组合确保了评估结果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评估任务分为两大类。无目标导航任务主要测试机器人的安全探索能力,评估指标包括运行时间和探索面积。这就像测试一个人能否在陌生环境中安全地四处走动而不撞到东西。点目标导航任务则测试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和目标到达能力,使用成功率和SPL(Success weighted by Path Length)作为主要指标。

在无目标导航任务中,NavDP展现出了压倒性的优势。传统方法如GNM、ViNT在复杂环境中往往很快就会发生碰撞,而NavDP能够稳定运行到最大时间限制(120秒),探索面积也远超其他方法。特别是在跨机器人平台的测试中,其他方法的表现往往随机器人类型变化很大,而NavDP在所有平台上都保持了稳定的高性能。

点目标导航的结果同样令人印象深刻。NavDP在所有三个机器人平台上都取得了最高的平均成功率(70.4%),显著超过了传统的基于强化学习的方法PointNav(22.1%)和基于规划的方法EgoPlanner(64.7%)。更重要的是,NavDP在不同机器人平台之间的性能差异很小,显示出了优秀的跨平台泛化能力。

真实世界的测试更是验证了NavDP的实用价值。研究团队在室内和室外的多种场景中部署了三种不同的真实机器人:Unitree Go2、Galaxea R1和Unitree G1。尽管真实世界存在着各种虚拟环境中没有的挑战——动态的行人、变化的光照、运动模糊、不同的相机视野等,NavDP依然表现出了稳定的导航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动态障碍物回避能力的测试。在有行人随机移动的复杂场景中,NavDP能够实时调整路径,既避免碰撞又能继续朝目标前进。这种能力在传统的基于地图的导航系统中很难实现,因为它们往往无法快速适应环境的动态变化。

六、深入解析技术优势

NavDP相比传统方法的优势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首先是数据效率的革命性提升。传统的机器人导航系统需要在真实世界中收集大量的演示数据,这个过程不仅耗时耗力,还存在安全风险。研究团队统计显示,现有的真实世界导航数据集如SCAND、Go-Stanford等,即使花费巨大努力,收集的数据量也相当有限。而NavDP的虚拟数据生成管线在效率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大规模机器人学习奠定了基础。

系统架构的统一性是另一个重要优势。传统的机器人导航系统往往需要针对不同的机器人平台进行专门的调优和适配,就像不同品牌的手机需要不同的充电器一样麻烦。NavDP通过巧妙的抽象设计,实现了"一套系统,多种机器人"的目标,大大降低了部署成本和维护复杂度。

推理速度的优化也是NavDP的一大亮点。系统能够在GeForce RTX 5080笔记本上实现超过10Hz的实时推理,支持机器人以最高2.0米每秒的速度运行。这种快速响应能力对于动态环境中的安全导航至关重要,传统的基于地图的规划方法往往在这方面力不从心。

多目标支持的灵活性进一步扩展了系统的应用范围。无论是给定具体坐标的点目标导航,还是基于图像的视觉目标寻找,或者是沿着预定轨迹的跟随任务,甚至是无特定目标的环境探索,NavDP都能够胜任。这种多样性让一个机器人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

安全机制的内置设计体现了研究团队对实际应用的深度考虑。通过评判网络的实时轨迹评估,系统能够在生成多条候选路径后自动选择最安全的那一条。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也为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消融实验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各个组件的重要性。当移除评判网络时,系统的安全性显著下降;当减少训练任务类型时,泛化能力明显受损;当不使用特权信息指导时,生成的轨迹质量大打折扣。这些发现验证了NavDP整体设计的合理性和各个技术组件的必要性。

七、开启机器人导航新时代

NavDP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突破,更是机器人导航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展示了通过大规模仿真训练实现真实世界机器人技能的可行性,为未来的机器人学习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

这项研究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对传统机器人开发模式的颠覆。过去,每当要让机器人适应新环境或新任务时,都需要大量的现场调试和数据收集工作。NavDP证明了可以通过虚拟环境的大规模训练来获得具有强泛化能力的导航策略,这将大大加速机器人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NavDP代表了生成式AI在机器人控制领域的成功应用。扩散模型等先进的生成技术不再局限于内容创作,而是开始在需要复杂决策的机器人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跨领域的技术融合为机器人智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实际应用的前景同样令人振奋。具备了强大导航能力的机器人可以在更多场景中发挥作用:医院中的物资配送机器人可以更灵活地穿梭于复杂的走廊系统;仓库中的搬运机器人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动态变化的货物布局;家庭服务机器人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家庭的布局和生活习惯。

当然,这项研究也有其局限性。目前的系统还不支持基于语言指令的导航,这在人机交互中是一个重要缺失。机器人的身体感知能力也有待增强,特别是在极度拥挤的环境中,仍可能出现身体碰撞而摄像头安全的情况。此外,当前的轨迹级控制方式在面对需要三维空间机动的复杂地形时还有改进空间。

研究团队已经在思考这些挑战的解决方案。他们计划引入视觉-语言导航数据集来支持自然语言指令,考虑将机器人的身体几何信息显式编码到网络中以提高空间感知能力,并探索端到端的关节控制方式以应对更复杂的运动需求。

NavDP的开源发布也将为整个机器人社区带来积极影响。其他研究者可以基于这个强大的基础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改进,加速整个领域的技术进步。这种开放的研究态度体现了学术界推动技术民主化的努力。

说到底,NavDP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成果,更是机器人走向真正智能化和实用化的重要一步。它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未来:机器人不再需要复杂的预设和调试就能适应各种环境,它们将像人类一样具备灵活的空间理解和导航能力。当这一天真正到来时,机器人将不再是实验室中的展品或工厂里的固定设备,而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真正有用的智能伙伴。

对于普通人来说,NavDP技术的成熟将意味着更智能、更可靠的机器人服务。无论是医院里的护理机器人、商场里的导购助手,还是家庭中的清洁帮手,它们都将具备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更高的安全性。这项研究让我们离这个充满可能性的未来又近了一步。感兴趣了解更多技术细节的读者,可以访问论文的项目主页或查阅完整的研究论文,相信会对这个激动人心的技术突破有更深入的理解。

Q&A

Q1:NavDP是什么?它能做什么? A:NavDP(导航扩散策略)是一个革命性的机器人导航系统,最大特点是能让不同类型的机器人(轮式、四足、人形)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自由导航,无需地图或GPS。它完全在虚拟环境中训练,却能直接应用到真实世界,就像给机器人装上了"通用导航大脑"。

Q2:NavDP会不会让传统的机器人导航方法过时? A:NavDP确实代表了导航技术的重大进步,特别是在跨平台适应性和训练效率方面远超传统方法。但它目前还不支持语言指令导航,在极度拥挤环境中的表现也有提升空间。未来可能会与传统方法形成互补,在不同场景中发挥各自优势。

Q3:普通人什么时候能体验到NavDP技术? A:研究团队已将NavDP开源,技术门槛正在降低。预计在未来2-3年内,我们就能在商用服务机器人、医院配送机器人等产品中看到类似技术的应用。家庭机器人的普及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但技术基础已经具备。

分享至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推荐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