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Lenny Rachitsky的最新播客,采访了Chip Conley,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谈到了对科技行业年龄焦虑的理解。
这位老哥的经历实在传奇:26岁创办精品酒店集团,打造了全球第二大精品酒店品牌;52岁加入Airbnb,成为Brian Chesky(Airbnb联合创始人兼CEO)的导师,同时又要向这位比自己小21岁的老板汇报工作;在Airbnb被称为"现代长者"(Modern Elder)后,又创办了世界第一所中年智慧学校。更离谱的是,他还经历过九次濒死体验,是火人节(Burning Man)董事会的创始成员。
整场对话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Chip用亲身经历证明了年龄和经验可以成为职场优势,而不是负担。特别是他分享的在Airbnb工作经历,对很多在科技公司工作或想进入科技行业的中年人来说,简直就是一本实战手册。
52岁加入Airbnb的真实体验
说到加入Airbnb的经历,Chip的故事和大家想的不太一样。2012年底,他接到Airbnb员工的电话,邀请他去做个分享。当时他的第一反应是:“Airbnb是什么?”
Brian Chesky亲自给他打电话,请他去讲讲酒店业的创新。Chip后来才知道,这其实是一场面试彩排——Brian想看看这位52岁的传统酒店业老板,能不能被平均年龄26岁的年轻团队接受。
最有意思的是合作方式的变化。Brian一开始说只需要每周工作15小时做顾问,结果三周内就变成了每天15小时。Chip直接跟Brian说:“你们其实没给我发工资,只给了六个月后才能兑现的股票期权。这样不太合适吧?”
加入后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完全听不懂科技行业的黑话。
Chip分享了一个特别有代表性的例子:Joe Gebbia(Airbnb联合创始人)说自己是首席产品官,Chip就问:“产品不就是房子和公寓吗?”Joe解释说,在科技行业,“产品”是指完全不同的东西——是指软件、界面、用户体验这些。
“我必须同时做到既有智慧又保持好奇心,还要经常当会议室里最‘笨’的那个人。”Chip说。这种心态对任何想在新领域发展的人都很重要——你得放下身段,承认自己的无知,但同时也要相信自己的经验有价值。
给Brian Chesky当下属是种什么体验
Brian Chesky最近因为“创始人模式(Founder Mode)”的讨论又火了一把。很多人都说创始人模式很棒,但Chip的观点挺颠覆的:“处在创始人模式很爽,但给处在创始人模式的人打工就不一定了。”
Chip总结了跟Brian共事最具挑战性的三点:
1. 他默认所有人都能像他一样工作。Brian是出了名的工作狂,现在他自己也在播客里承认这一点。但当年,他会理所当然地说:“今晚10点在办公室开会,都来。”Chip的反应是:“真的吗?我可不去。”
2. 过度崇拜乔布斯带来的问题。Brian太崇拜乔布斯了,有时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作为CEO,当你走进会议室指出所有问题时,确实会有种被需要的感觉。但如果情商不够,这种做法会让团队很受挫。
Chip说,产品团队开会前一晚经常睡不着,不仅因为要通宵准备,更因为焦虑第二天会被怎么批评。
3. 不切实际的目标设定。Brian喜欢把目标定得特别高,或者设置不可能完成的截止日期。他的逻辑是,如果不这样做,团队就不会全力以赴。即便只完成一半,也算是巨大进步。
“他忽略的是,当你总是完不成目标时,特别是当这个目标是老板定的,会给团队带来巨大压力。”Chip说。
不过Chip也强调,Brian是千禧一代中的杰出领导者,Airbnb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领导力。“我不会在没有他的情况下加入Airbnb。但在会议上,我经常得咬着舌头,因为我不会那样管理团队。”
如何与“创始人模式”的老板有效合作
很多人都在给创始人打工,特别是现在“创始人模式”成了流行词。
Chip分享的第一个策略是——建立可信度。他去全球20个城市拜访房东,住进他们家里,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回来后,他就有了别人没有的一手信息:“是的,数据科学团队和用户调研团队都在收集信息,但我真的走进了全世界房东的家。”
另一个重要建议是——在会议开始时就对齐目标:
“如果让我重来,我会建议每个产品经理在Brian参加的会议开始时都说:‘Brian,我们先明确一下这次产品迭代要实现什么目标,这次会议要达成什么共识。’”
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当创始人开始挑刺时,你可以不断回到最初的目标上:“这个设计是因为我们要实现刚才说的三个核心目标。”
还有个实用技巧——尽量少用PPT。“特别是遇到容易发火的创始人,他们可能会把你的讨论带偏。如果你的PPT顺序固定,整个会议可能就乱了。”
科技公司需要“老人”的真正原因
Chip在Airbnb的经历是跨代际合作的绝佳案例。他分享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神经科学发现:
年轻大脑拥有“流体智能”(fluid intelligence)——反应快、专注度高、擅长解决具体问题、思维呈线性。
而随着年龄增长,大脑会发展出“晶体智能”(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左右脑协同更好、思维更全面、擅长系统思考和找出关联。
“团队里有人负责快速执行和线性思考,有人负责全局把控和连接要点。这种组合要么特别成功,要么一团糟。成功的时候,简直是完美配合。”
Chip还分享了一个具体案例。当时团队讨论要不要把Airbnb做成纯移动端产品(像Uber那样)。年轻工程师们都觉得这很酷,但Chip提出:“咱们请一些年长的房东来测试一下,看他们能不能只用手机管理房源。”
结果可想而知。这就是年龄多样性的价值——不同视角能发现盲点。
他还提到了“隐形生产力”这个概念。John Q. Smith是Airbnb的一位工程师,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一开始都不敢告诉别人自己的真实年龄。但随着时间推移,大家发现他虽然编程可能不是最厉害的,但却是绝佳的管理者。
“从个人贡献者转变为让团队变得更好的人,这种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提升。我把这叫做隐形生产力——你让周围每个人都变得更优秀。”
科技行业的年龄歧视有多真实
Lenny直接问了一个尖锐问题:科技行业的年龄歧视到底有多严重?很多招聘者可能会说:“我没有偏见,我会雇佣最优秀的人。如果有50多岁的候选人很优秀,我当然会考虑。”但现实似乎并非如此。
Chip的回答很坦诚:“确实存在问题,不过比12年前稍微好了一些。12年前,这几乎是个盲点。”
现在很多科技公司都有了40岁以上员工的内部组织。Airbnb就有个叫“Wisdom at Airbnb”的员工资源小组。这些组织12年前都不存在,现在有了,说明大家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年长员工也有了发声渠道。
但挑战依然存在。在一个不断有掌握最新技术的年轻人涌入的行业里,年长员工既显得昂贵,又可能被认为反应慢。
“在AI时代,情况可能会改变。如果AI做不到的是人类智慧这一块,那么人工智能和人类智慧可能会成为平衡点。年长管理者通常有更高的情商、更强的模式识别能力和更多智慧,这些可能会变得更有价值。”
Chip给年长员工的建议很实际: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考虑降低工作时间和薪资。他在Airbnb的第四年,主动要求降到40%-50%的工作时间,股票期权和工资都相应减少。很多公司需要有制度性知识和流程经验的人,在科技公司,知道“怎么把事情搞定”特别重要。
中年人如何在科技行业持续成功
当被问到那些在科技行业持续成功的中年人有什么共同特质时,Chip的答案很明确:
“既当导师又当实习生的心态,对学习保持如饥似渴的好奇心。”
他的建议特别具体:“展现出好奇心和对工作的热情投入。人们注意到的不是你的皱纹,而是你的能量。”
这种能量包含两个方面:
第一是身体层面的活力。你得表现出不是在吃老本,而是真的在全力投入工作。
第二是积极的态度。当某人散发正能量时,你会被吸引。这更多是一种“能量场”的概念。
Chip在Airbnb做得特别好的一点是保持亲和力。“随着时间推移,想跟我喝咖啡聊天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会说:‘谢谢你参加那个会议,你带来了积极的氛围。’”
“展现出热情、好奇心、充沛的精力,能够既当学生又当老师,尊重比你年轻的同事,你大概率会做得不错。”
从濒死体验中获得的人生智慧
聊到职业转型,就不能不提Chip的濒死体验。这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当时他因为腿部感染服用了强效抗生素,结果产生严重过敏反应。“我死了。在90分钟里心跳停止了9次。”
最神奇的是他的濒死体验内容。他看到自己穿着酒店的拖鞋(一只写着slow,另一只写着down),在阿尔卑斯山一个40英尺高的客厅里飞翔,周围都是鸟在叽叽喳喳。
“我能听懂鸟语。它们一直在说:‘如果你慢下来,就能看到美,看到敬畏。‘然后鸟儿们会说:’该走了。‘它们飞出窗外,我想跟着飞,但每次到窗边,我就又活过来了。”
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每一天都是礼物。两年内,他卖掉了经营22年的酒店集团。“我需要这样的冲击才能改变。否则惯性会一直推着你往前走。”
打造伟大公司文化的核心
Chip对公司文化有个特别精辟的定义:“文化就是老板不在时大家的行为方式。”
公司越分散,文化就越重要。“在传统办公室,大家朝九晚六都能见面。但像我的酒店集团有52家酒店、25家餐厅、4个水疗中心,我不可能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Airbnb也一样,办公室遍布全球。”
文化不仅指导决策,还能吸引合适的人才。Oracle、Apple、Facebook的文化完全不同。你可以根据文化选择工作地点。有些人能力很强,但如果文化不匹配,在错误的环境里就发挥不出来。
他举了个有趣的例子:Airbnb发现苹果公司的人通常能很好地融入,但亚马逊的人就比较困难。“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所以在接受工作之前了解公司文化,是你能做的最重要决定之一。”
Chip还区分了“文化契合(culture fit)”和“文化增值(culture add)”:“文化契合可能带有歧视性——你必须融入,特别是对少数群体。但文化增值意味着多样性能为文化带来价值,同时你仍需要能在这种文化中生存。”
中年不是危机,而是蝶变
Chip创办的现代长者学院(MEA)背后有个核心理念:中年不是危机,而是蜕变。
“如果把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做比喻,中年就是那个蛹。在蛹里,一切都在液化重组。当时觉得生活在崩塌,但其实是在发生质变。”
他分享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研究——幸福感U型曲线。研究显示,人的生活满意度从24岁开始缓慢下降,在45-50岁触底(Lenny开玩笑说:所以我44岁是最不开心的时候?后面只会越来越好?太好了!)。
但神奇的是,从50-52岁开始,幸福感会持续上升。50多岁比40多岁开心,60多岁比50多岁开心,70多岁比60多岁开心,80多岁的女性比70多岁更开心。
为什么?因为在45-50岁,我们在经历Brené Brown说的“中年解构”。你在重新定义成功、美丽、期望。到了50多岁,你获得了自由。
Chip现在64岁,他说:“我现在比47岁经历濒死体验、不想再经营公司时快乐多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IM Intelligence联合多所知名大学揭示了音频AI系统的重大安全漏洞,开发出名为WhisperInject的攻击方法。这种攻击能让看似无害的音频指令操控AI生成危险内容,成功率超过86%,完全绕过现有安全机制。研究暴露了多模态AI系统的系统性安全风险,对全球数十亿智能设备构成潜在威胁。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系统梳理了视觉强化学习领域的最新进展,涵盖超过200项代表性工作。研究将该领域归纳为四大方向: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视觉生成、统一模型框架和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分析了从RLHF到可验证奖励范式的政策优化策略演进,并识别出样本效率、泛化能力和安全部署等关键挑战,为这一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提供了完整的技术地图。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通过OmniEAR基准测试揭示了当前AI模型在物理世界推理方面的严重缺陷。测试显示,即使最先进的AI在明确指令下能达到85-96%成功率,但面对需要从物理约束推断行动的任务时,成功率骤降至56-85%。研究发现信息过载反而降低AI协作能力,监督学习虽能改善单体任务但对多智能体协作效果甚微,表明当前架构存在根本局限性。
纽约大学和Aimpoint Digital Labs的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了Transformer模型训练中"大规模激活"的完整发展轨迹。这些影响力比普通激活大千倍的"超级激活"遵循可预测的数学规律,研究者开发出五参数公式能以98.4%准确率预测其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整模型架构参数如注意力密度、宽深比等,可以在训练前就预测和控制这些关键激活的行为,为设计更高效、量化友好的AI模型提供了全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