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科技行者

  • 算力行者

见证连接与计算的「力量」

首页 对话高通CMO莫珂东,换个角度理解骁龙如何成长

对话高通CMO莫珂东,换个角度理解骁龙如何成长

2025-09-30 09:55
分享至:
----..---.-...-/--...-.-......./-...-....-..--../-............-.- ----..---.-...-/--...-.-......./-...-....-..--../-............-.- ----..---.-...-/--...-.-......./-...-....-..--../-............-.- ----..---.-...-/--...-.-......./-...-....-..--../-............-.-
2025-09-30 09:55 周雅

作者 | 周雅

2025年,对于高通来说是值得记录的一年,这家公司同时迎来了四个里程碑时刻——高通成立40年,高通进入中国30年,骁龙品牌迎来18岁成年礼,以及我这次身处在现场的,骁龙峰会10周年。

高通有理由为这个特殊节点做些特殊的注脚,所以我们看到:这届峰会选在“美国夏威夷”和“中国北京”双会场同时举办。

这也是我与高通高级副总裁兼CMO莫珂东(Don McGuire)此次专访的第一个讨论,他给出官方的直接回应:“双会场的设计,是考虑到中国有更庞大的粉丝、客户和合作伙伴,高通希望他们也能在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共同感受峰会的氛围。不过结果证明,这是一次成功尝试。”

甚至,中国分会场的议程也别具一格,加入了契合本地需求的调整与创新,增加了具身智能、汽车等议题,恰好呼应了高通在中国市场业务的多元化趋势。

但刨除这个维度,我们更看到这家公司的变化,从无线通信技术巨头,转变为现在的智能计算平台企业。这期间骁龙是怎么成长的?原本一直深耕B2B的技术公司,面对消费市场有何不同营销打法?以及究竟怎么深层理解CEO安蒙所讲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生态”?高通的手机、汽车、PC等业务怎么迈出下一步?

高通所在的通信和AI领域,技术本身晦涩难懂,技术型公司往往难讲故事,但莫珂东本人,从2016年加入高通公司至今,可以说是这家技术巨头近十年来向消费者世界“布道”的关键人物。

他不愧为营销大师,当提到骁龙的赋能,他用了个形容“让骁龙成为用户的超能力”,让人秒懂。

对话高通CMO莫珂东,换个角度理解骁龙如何成长

高通高级副总裁兼CMO莫珂东(Don McGuire)手上拿着的,是我们PEC大会第二届的纪念币(个人照片定制款),照片由AI生成、AI打印机制作。PEC是指提示词工程大会(prompt engineering conference),我们与一系列AI社区共同推动AI时代的创作者发光发热。

新营销:从功能展示到激情点连接

技术和产品的革新,必然要求品牌营销语言的同步进化。莫珂东坦言,品牌营销的规则在变,但核心法则永恒:“洞悉受众需求,提供情境化体验,并确保内容相关性,这个法则适用于所有叙事平台和讲故事的人。”

变化的是实现方式——“如何触达”。

营销领域有个概念叫“购买漏斗(the purchase funnel)”,最早由Elmo Lewis(知名广告人)在1898年提出,它概括了顾客关于产品或服务的流程——AIDA模型,即意识-兴趣-欲望-行动。

莫珂东认为,“购买漏斗”已经从传统的“线性结构”变成了“网状结构”。

过去的“购买漏斗”是自上而下推进。比如消费者看到电视广告后,先去某个网站,再转到另一个平台,最后走进实体店购买,或者直接去京东下单。

但现在的“购买漏斗”是四面八方推进。消费者可能从不同入口进入,比如朋友推荐、抖音或B站链接渠道、博主推荐等,整个过程更像一张网。这对营销人员提出了巨大挑战,必须在每一个可能的触点上,都提供有价值的路径。

这样一来,高通的营销策略也各不相同。

比如在PC领域,高通通过实体店来接触消费者——这不是高通以往擅长的做法,所以高通与全球零售商合作打造实体展示方案。“当消费者在实体店与技术互动时,我们能提供更深入的体验,这种深度是社交媒体无法比拟的。”他强调,“这些实体展示方案也将逐步进入中国市场。”

比如在电商渠道,“高通在京东开设了首家「骁龙旗舰店」,就是为了给骁龙赋能的产品刷新电商存在感”。比如在社媒渠道,必须根据渠道特性调整信息的篇幅与深度,15秒或30秒的广告时长根本无法完整讲故事,所以主打一个情绪价值,关键在于吸引用户参与并激发兴趣,再引导他们进入下一阶段。

谈及为什么赞助梅赛德斯-AMG马石油F1车队、曼联这类体育项目,他指出是聚焦于——“激情点”(Passion Points)。

先看曼联。足球是世界上最大的体育IP,它跨越国界、语言和文化,拥有最广泛的受众基础。将骁龙的Logo印在曼联全新球衣的胸前,将曼联主场球衣的红色与骁龙品牌的红色相呼应,是在全球亿万球迷心中植入一个“骁龙=激情=胜利”的潜意识关联。

莫珂东从数据角度回答说:“曼联拥有13亿全球球迷,仅中国就有约3亿粉丝,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规模化发展平台。”结果证明是奏效的,“作为曼联球衣胸前广告合作伙伴的第三年,骁龙仅在首个赛季就获得了95亿次品牌曝光,其媒体价值相当于182个超级碗广告。”

再来看F1。F1是技术含量最高的运动,其观众是对性能、速度和创新极度敏感的群体。与梅赛德斯合作,让骁龙品牌与“极限性能、顶尖工程”这些关键词牢牢绑定,精准地强化了其“技术领先者”的形象。

莫珂东指出:“F1合作效益呈现双重维度:既能开展面向消费者的品牌叙事,又能实现卓越的客户关系。”

“我们倾向于寻找技术所能赋能的体验,并结合人们的热情所在,将二者相融合。”莫珂东总结道,“数字终端承载了太多用户热爱的事物,而我们深耕于这些领域,将技术体验与人们的激情连接起来。”

这种“激情点营销”,本质上是将消费者对体育、艺术等事物的感性热爱,通过品牌关联,巧妙地转移到骁龙产品上,这或许比单纯宣传“我的芯片快10%”要有效得多。它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的,不是一个冰冷的技术参数,而是一个有温度、有故事、有情感的品牌形象。这或许就是莫珂东所说的“优质叙事”。

甚至,高通延续红色作为骁龙品牌的主色调,同时融入紫色等元素,为品牌注入明亮欢快的气息,就是想传递这样一种品牌调性——现代感、愉悦感、无畏感与卓越感。

对话高通CMO莫珂东,换个角度理解骁龙如何成长

新身份:“智能计算无处不在”,而不只是连接

我们都听过《谁说大象不能跳舞》的故事,而40岁的高通也在经历这样的转身时刻。

在过去很长时间内,高通的主旋律是“连接”(Connectivity),从作为CDMA技术的先驱,到引领3G/4G/5G发展,它几乎定义了现代移动通信的规则。当时的口号是“移动优先”,骁龙存在于智能手机的核心。

“现在如果有人问我,高通是做什么的?”莫珂东给出的答案不再是单纯的“连接”,而是“我们提供‘让智能计算无处不在’的解决方案。”这个全新的品牌定位由三个核心部分构成:

“智能”(Intelligent):这直指AI。多年来在幕后积淀的AI技术,随着生成式AI和智能体的浪潮,被推向了舞台中央,成为驱动一切体验的“大脑”。

“计算”(Computing):这是骁龙的肌肉,也是实现智能体的载体。它早已超越智能手机,延伸至PC、汽车、XR眼镜、耳机等构成了“以用户为中心的个人数字生态”的每一个角落。

“无处不在”(Everywhere):这既是对高通连接技术的传承,也是未来智能体验的基石,因为“真正的智能计算必须无处不在”。无论是5G、Wi-Fi 7还是未来的6G,强大的连接能力确保了智能计算可以随时随地发生。

“智能AI计算、应用处理与无处不在的连接的融合,共同构成了高通的新篇章。”莫珂东说,“我们将所有终端串联起来,正是品牌表达的精髓——让骁龙成为用户的超能力,围绕以用户中心的生态系统提供支持。”

这标志着高通的自我认知已完成一次关键跃迁:从一个技术基础设施的提供者,转变为一个用户体验的赋能者和塑造者。

对话高通CMO莫珂东,换个角度理解骁龙如何成长

新交互:AI即新UI,从“点击”到“对话”的范式转移

如果说“智能计算无处不在”是高通的新身份,那么“智能体AI”(Agentic AI)则是实现这一愿景的核心交互方式。

“我们认为AI将成为新的UI(用户界面)。”莫珂东重申了两年前高通公司CEO安蒙提出的观点,并指出这正加速成为现实。“未来世界将不再是以应用为中心,而是一个以智能体为中心的世界。”

他描绘了一个未来场景:用户不再需要在手机屏幕上反复点击不同的App来完成一个任务,而是通过自然对话,向眼镜、耳塞、手表甚至汽车里的智能体下达指令,智能体会理解你的意图,主动提供建议、完成任务、设置提醒——“我们将从基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的世界,迈向基于智能体的世界。”

说到这里,莫珂东透露,自己最常用的AI功能是——用智能体搜索:“AI改变了我的搜索习惯,智能体是我日常的搜索引擎,直接语音问它,它就帮我搞定所有搜索。”在这背后,是由高通Hexagon NPU支撑。

在云端AI大行其道的今天,高通坚守“边缘AI”(或称端侧AI)的阵地。莫珂东解释道:“高通的优势在于始终立足用户行为的核心,骁龙服务于终端侧,而终端侧是用户所在的地方,数据的实际产生源自用户行为,骁龙平台同样扎根于用户活动场景,支持用户与AI的交互。”

端侧AI的核心优势在于:

首先是隐私性:数据在本地处理,无需上传云端,最大程度保护用户隐私。

其次是即时性:本地运算带来超低延迟,实现真正的实时交互。莫珂东以自己用手机实时翻译功能在星巴克点单为例,展示了端侧AI的便捷。

最后是个性化:AI在设备上持续学习用户的习惯,变得越来越“懂你”,从而提供高度个性化的服务。

这构成了高通在AI浪潮中的独特优势:在最贴近用户的设备上,提供最私密、最快速、最个性化的智能体验。

新赛道:用AI逻辑重塑PC与汽车

高通的新叙事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在PC和汽车这两个关键的新赛道上扎实落地。

在PC领域,面对X86和苹果两大成熟生态,高通的策略是“用体验说话”。通过与Adobe等头部软件厂商合作,确保Creative Suite等核心生产力工具在骁龙平台上原生运行,从根本上解决应用兼容性问题。莫珂东透露,目前全球已有99%的应用可在骁龙PC上原生运行。

针对中国这一特殊市场,高通更是“加速了中国市场的PC业务布局”,以确保所有关键应用,比如安卓应用、银行应用、日常必备应用等关键应用完美适配。“预计到2026年中期,当中国市场的应用兼容性达到让我们满意的水平时,这一进程将显著提速。”莫珂东透露。

在汽车领域,高通则采取了“与合作伙伴联合叙事,而非单纯以骁龙品牌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策略。

他举例说,“我们刚从慕尼黑国际车展(IAA Mobility)回来,在那里我们与宝马宣布了搭载Snapdragon Ride Pilot平台的新款BMW iX3,Snapdragon Ride Pilot是我们与宝马共同开发的驾驶辅助软件栈,宝马基于该联合开发平台推出的“共生驱动”(Symbiotic Drive)辅助驾驶体验非常出色。当然,全球整车厂商都可采用Snapdragon Ride Pilot的技术。”

无论是与宝马共研驾驶辅助系统,还是赋能众多中国汽车品牌的智能座舱,骁龙品牌正与汽车品牌深度绑定,共同讲述“科技如何提升驾乘体验”的故事。“我期待终有一日,消费者在选购新车时,会主动确认骁龙技术是否为这些体验提供支持,这正是我最终希望达成的目标。”莫珂东表达了他的期待。

当被我问到最常用的智能汽车功能时,莫珂东的答案基本覆盖了所有:“我经常用辅助驾驶,帮我避免碰撞和事故。倒车影像和制动辅助功能也常用。然后我还经常用座舱,比如语音交互系统和抬头显示。”

显然,在PC、汽车等新赛道,高通的策略都体现了符合AI时代的逻辑:不再是单纯售卖芯片,而是提供一套完整的、以AI为核心的体验解决方案,并与生态伙伴共同服务于市场、创造价值。

拥抱“中国速度”,共解差异化难题

谈到中国市场,莫珂东赞不绝口:“他们非常重视技术,也渴望抢占先机。正如你所见,这次小米在我们发布骁龙新品的几乎同一天,就宣布他们采用骁龙新平台打造的新终端,这让我们倍感鼓舞。”

他认为,中国厂商不仅追求率先体验、快速响应和卓越品质,更渴望成为先行者:“高通欣赏这种中国速度,欣赏他们愿意率先行动、积极拥抱合作的精神。”

因此,高通热衷于与中国伙伴从广告和营销角度一起开拓市场。“多年来,我们在中国拥有很多非常成功的合作伙伴关系,不仅一起打造品牌,也各自有所建树。我们在中国的营销团队在叙事和品牌建设方面非常出色,” 莫珂东强调。

当然,机遇与挑战并存。当被问及中国伙伴最常强调的挑战时,莫珂东坦言:“他们始终在寻求差异化。”

他坦言,这项挑战也在影响高通:“在庞大的客户规模下,如何提供定制化服务、实现差异化竞争,并与合作伙伴携手打造独特终端——始终是一项挑战。”

高通的解法是什么?

“关键在于保持开放的心态,以及沟通协作的意愿。”莫珂东强调,“只要合作伙伴愿意携手,我们就乐于共创,助力客户实现他们所追求的独特价值。”

一个40岁的“少年”

“尽管高通公司已经成立40年,但我感觉每隔两三年,公司就会经历一次重生,因为技术发展太快了。”在采访的最后,莫珂东感叹,“我仍觉得我们就像个青春洋溢的少年。”

他进一步解释,高通以前专注于部署连接技术,转向现在深耕智能计算能力,将业务版图从手机拓展到更多领域,并且聚焦的核心是“个性化AI”,以及主推边缘AI——“正是这种持续的转型与蜕变,让我们保持年轻活力。”

10年前,首届骁龙峰会在纽约举办。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大家聚在切尔西区一间熙熙攘攘的阁楼,向外界展示骁龙835。当时规模虽小,高通却雄心勃勃——时刻准备开启移动、游戏和影像技术的新纪元。

对话高通CMO莫珂东,换个角度理解骁龙如何成长

图片来自高通全球产品传播高级总监Catherine Baker,拍摄于首届骁龙峰会

而如今,骁龙的故事已然不同凡响,莫珂东兴奋地分享骁龙的最新成绩:

“由骁龙驱动的终端,在全球有30亿。”

“F1粉丝在全球已达10亿,其中的63%表示愿意向朋友或同事推荐骁龙。”

“骁龙品牌首登Kantar全球最有价值品牌榜BrandZ,位列第38,超过了109岁的迪士尼,骁龙品牌价值预计约等于650亿美元。”

“全球骁友约2000万,这背后代表了约25亿美元的年消费能力。”

2000万骁友的社区,无疑是高通品牌资产中最坚实的一环。当一个品牌拥有了忠实的社区,它就拥有了对抗价格战和市场波动的强大韧性。消费者购买的不再只是一个产品,更是一种身份认同和社区归属感。这也正是莫珂东所说的,骁龙正从一个技术品牌,“成长为一个文化标志”。

而这,就是骁龙成长的方式。

分享至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周雅

Miranda
关注科技创新、技术投资。以文会友,左手硬核科技,右手浪漫主义。
推荐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