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烤箱里拿出自己烘焙的饼干、蛋糕,看到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果,闻到的充满爱意的香气,心里感受到的生活的味道,自己动手做西点,不仅是品尝,更是品位。当然,这门手艺并不是能够从妈妈那里可以继承来的,所以就有了烘焙课堂,这样的课堂现在在北京还不是很多,现在就为大家介绍几家。
西餐艺术家、新西兰西餐协会资深会员李浩2009年底回国创办“李浩西点艺术(北京)工作室”、“haollee烘焙课堂”。haollee烘焙课堂的西点课堂分为欧式西点培训课程、咖啡培训课程、摄影课程、周末家庭烘焙班、专业西点培训。
周末家庭烘焙班的学习内容包括马卡龙、法国甜梨挞、纸杯蛋糕、德国夸克芝士蛋糕(榴莲口味)、法国松露巧克力、单品手冲咖啡、龙舌兰日出(鸡尾酒)、热巧克力、港式奶茶等,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人数限额在30人。
除了上述西点课堂,haollee烘焙课堂还有“haollee社交厨房——团体烘焙体验活动”,举办中高端的团体社交活动,或是家庭、便宜聚会Party。
地址:北京朝阳区三里屯SOHO B1-512,haollee烘焙课堂
电话:010-84681352,84681397
树心旁烘焙课堂,隶属于北京将心注入餐饮有限公司,以“亲手烘焙,欢乐真味”为口号,为广大烘焙爱好者提供学习烘焙技术、享受快乐时光的空间。
树心旁烘焙课堂有体验课程,可以报名参加学习原味芝士蛋糕、榴莲芝士蛋糕、抹茶红豆蛋糕等等,适合亲子、情侣来一起学习,还可以快速掌握一些烘焙技巧。
如果想深入学习烘焙知识,享受更全面的服务,可以办会员卡。
地址:北京朝阳区三元桥凤凰汇西侧凤凰商街中段N29号(凤凰汇、三元桥地铁站B口)
电话: 4000859636
”文怡美食生活馆”由文怡于2009年创办,致力于为众多美食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分享美食的精致空间。
课程分为西餐西点、亲子课程、DIY课程、中餐中点、4天零基础几大类,其中,“文怡美食生活馆”的烘焙课程可以分为西点基础课、面包综合课、装饰蛋糕课、翻糖蛋糕课几类。烘焙课根据课程种类的不同,上课时长又可以分为半天、全天和四天,每节课14名学员。
此外,“文怡美食生活馆”还对外承接公司员工聚会、团体课程、产品媒体发布会、厨艺比赛等各类形式团体活动。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湖光桥北京香颂2号楼20层2006室
电话:010-84765173
饪我行私厨会的授课大厨均来自五星知名五星酒店,每位老师都堪称美食专家。
在饪我行私厨会可以体会到手工制作的快乐和重要。不论是朋友聚餐还是独自享用,手工制作的珍馐更加美味,并且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从这里会让您的餐桌诞生更多的快乐,并把这快乐的笑容传播到世界各地的餐桌上。
饪我行私厨会的课程分为各国美食、蛋糕、面包和亲子课程,每个课程分为初级和高级课程,可以选择3次课、6次、12次、18次不等。
地址:北京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北区2号楼B座2205室
电话:4006688041
亨美乐新派烘焙教室是一家提供娱乐性家庭烘焙培训的烘焙工作室,从零基础开始学习家庭烘焙制作,步步进阶,多达56款烘焙课程供选择,培训师全过程跟踪指导。
亨美乐新派烘焙教室面向各企业院校、社会团体提供包场团体课程。以新奇的烘焙课程学习为媒介,让团队在工作环境之外的集体活动中互帮互助,互动交流,增进团队间的非职业情感交流 。亨美乐还面向企业承接企业文化品牌宣传活动、品牌体验式营销合作。
地址:北京海淀区知春路甲48号3号楼2单元15A室
电话:5873141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清华大学等多家机构研究团队完成了语音分离技术的全面调研,系统梳理了从传统方法到深度学习的技术演进。研究揭示了"鸡尾酒会问题"的核心挑战,分析了各种学习范式和网络架构的优劣,并通过统一实验框架提供了公平的性能基准。调研涵盖了实时处理、轻量化设计、多模态融合等关键技术方向,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技术选型提供了重要参考,推动语音分离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浙江大学和腾讯微信视觉团队发现AI图片生成训练中"时机胜过强度"的重要规律,开发出TempFlow-GRPO新方法。通过轨迹分支技术精确评估中间步骤,结合噪声感知权重调整优化不同阶段的学习强度,将训练效率提升三倍,在复杂场景理解方面准确率从63%提升至97%,为AI训练方法论带来重要突破。
谷歌DeepMind发布突破性AI规划技术,让机器人学会像人类一样进行"情境学习"规划。该技术通过Transformer架构实现了快速适应新问题的能力,在迷宫导航、机器人控制等测试中表现优异,为自动驾驶、智能制造、医疗等领域应用奠定基础,标志着向通用人工智能迈出重要一步。
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ZARA系统,这是首个零样本运动识别框架,能够在未经专门训练的情况下识别全新的人类活动。该系统集成了自动构建的知识库、多传感器检索机制和分层智能体推理,不仅实现了比现有最强基线高2.53倍的识别准确率,还提供清晰的自然语言解释,为可穿戴设备和健康监护等应用领域带来了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