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T科技资讯网 4月13日 深圳消息(文/周雅):几乎没有人再怀疑“华为公有云”的可能性,1个月前的华为生态伙伴大会上,华为公有云出现的很高调,1个月后的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再次重申“将坚定不移打造公有云平台”。彼时的华为,还在聚焦IT基础设施,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了公有云服务提供商,让大家都不淡定了。
如果从2006年亚马逊以AWS的头号,正式向企业提供IT基础设施服务开始计算,今天的公有云产业,只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少年,然而在江湖论剑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IT圈,十年的时间足够让一个产业磨砺,却还没有让这个产业定型,公有云市场不缺玩家:有大家熟知的亚马逊AWS、腾讯云、微软Azure、阿里云,缺的是玩法,缺的是机会,这时候出现的华为,就像一个“学霸”,“学霸”从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更何况全面云化已经是一堂必修课,正如徐直军此次所说,“云服务已经成为一个基本商业模式,不管是面向运营商的ICT基础设施,还是面向企业提供ICT基础设施、面向未来推动人类走向智能社会,云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核心之核心。用云服务的模式面向客户也是最基本的模式”。
所以华为开始强力投资,专门成立Cloud BU,今年加码2000人,并发布了全栈10类共54个云服务。Cloud BU是华为公司历史上过去十年以来的一个新业务,这个新组织成立的那天当晚,郑叶来收到最新任命,成为华为Cloud BU总裁,兼任此前的华为IT产品线总裁。在分析师大会后的媒体沟通会上,坐在笔者面前的郑叶来,谈了华为公有云的一系列思考。
中间:华为Cloud BU总裁兼华为IT产品线总裁
“华为过去30年的商业模式是P&S(Product Solution,产品与解决方案),但是走到今天,云服务作为一种主要的商业模式,未来我们要成为S&P(Service provider,云服务提供商)。”郑叶来表态。
正如开篇所谈,这种转身,实际上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
2011年起,华为打造包括云计算、服务器、存储、数据中心等在内的IT基础设施,布局云服务;
到2015年7月30日,华为在北京正式发布面向中国市场的企业云战略,对外发布了面向金融、媒资、城市和公共服务、园区、软件开发等领域的多个垂直行业的企业云服务解决方案,虽没有明说,但一下子就被业界嗅出来,认为是华为公有云打响的第一枪,那两年,华为快速的搭伙全球电信运营商,跑到全球市场去掰手腕;
再到现在,华为的一只脚已经迈进了云服务市场。
这个云服务市场,是云计算时代下暂时还看不到终点的一段长跑:有的玩家已经跑了十公里,有的跑了七八公里,给了公有云服务提供商无数种可能:会有竞争、会有挑战、会有弯道超车,也给“尚在襁褓”的华为公有云和华为Cloud Bu很多种可能。
“现在的竞争很激烈了。”郑叶来居高思危,但同时也做好了准备,“华为公司在过去20几年干的哪一个行业竞争不激烈?手机、交换机、固定网络、无线网络等领域都激烈。2010年做IT产品线总裁的时候,服务器、存储的竞争也都很激烈。后来做虚拟化的时候,我们也面临竞争激烈的市场,但现在我们用努力证明了一切。只要努力,事情都是变化的。”
关于公有云,华为要“走出一条不同的公有云发展道路”。
这种不同,实际上是两驾马车并驾齐驱。一边,在中国自己运营一个公有云——资源储备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包括端到端企业级IT基础设施产品与解决方案,遍布全球的技术支持中心,目前的华为5个Openlab将在2019年底增加到20个,它们将加快合作伙伴业务的快速上云。另一边,跟全球的电信运营商合作发展公有云,如德国电信T-Systems、中国电信、Telefonica、法国电信等。而且,在跟运营商发生竞争时候,华为将优先服务运营商。这种线上线下优势,被华为称作“Huawei Cloud Family”,华为希望和合作伙伴一起,做大蛋糕。
不可否认,无论是互联网行业还是云计算领域,它们的共同点之一就是打破了传统技术和商业的边界,在这种技术环境下,企业与企业间的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在合作中求发展,又在竞争中谋优势。所以,企业间比拼的早已不只是自身的实力,而是各自所构建的云生态。以亚马逊为例,除50余种基本云服务之外,还可以提供多达2300多种第三方应用,包括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开发和测试工具等等。
华为明确的知道这个道理。郑叶来强调,一个企业向迁移的过程中,不会像互联网应用一样的先开发一个应用,而是长期历史应用的积累和数据的积累,需要线上线下的服务结合,需要合作伙伴参与,而华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12000个合作伙伴,他们都会参与到Cloud BU的商业生态系统中来;除此之外,华为坚持基于OpenStack的开放云架构,让客户不被某一个服务商绑定;更重要的是,企业云的市场空间非常大,华为有着20多年服务企业的经验,已经很好地跟客户之间建立信任,不会担心企业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华为本来就是个擅长追赶和弯道超车的玩家。
正因如此,飞利浦大中华区战略与新业务发展中心总经理梁建球在这次大会中直呼:“在中国最强的合作伙伴就是华为!”——飞利浦远程三维医疗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偏远城市、不具备条件的专家在云端工作,却在医院的系统部署上犯了难,后来因为华为的IT系统解决了问题,而且未来在飞利浦智能电器上,梁建球更希望和华为物联网技术需求更多的合作。迄今为止,华为公有云已经服务于中国、欧洲、北美、拉美、南太等全球多个区域的众多企业,包括CERN、大众、飞利浦等全球客户。
整个过程中,Cloud BU的戏份很重要。“Cloud BU的成立,是为了让云业务跑得顺畅一些。跟华为的传统的产品线不一样,Cloud BU是重在运营和运维的。”郑叶来介绍,Cloud BU在华为内部是唯一承载华为集团内外部所有应用系统,包括流程IT,包括华为公司现在为运营商、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包括物联网,包括视频,包括通信的能力,以及消费者业务,包括华为自己的云,未来都跑到云上去。
这个云,都是用同样的技术和平台,同一个开发团队。也就是说,SAP能跑在德电的云上,也可以跑在西班牙的云上,他们之间的数据是自由流动的。“只要客户愿意让数据流动”郑叶来说。
Cloud BU从成立起的一个月时间里,火速有了一系列新动作:发布了首个面向Cloud Native应用开发者的公有云服务套件ServiceStage,集成了开发流水线框架、应用与资源调度框架,微服务运行与治理框架等能力,预计本月正式上线。同时年内还将陆续推出10大场景化的云服务解决方案,包括HPC Cloud、SAP Cloud和IoT Cloud等,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选择。
面对公有云市场,不论是主动请战还是被动参战,反正华为进入战场了,而且很坚定,至于之后的故事谁都说不准,就像郑叶来所说,“ Cloud BU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一直在强调用Gemini将AI践行到底,只不过这次在中国的内容,传递了很多特色故事,这些故事有谷歌的AI如何点亮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创造种类繁多的AI应用,以及更重要的,如何赋能中国开发者的成功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