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创造了数字世界的一种新型信任机制。在区块链的世界里,信任的机制从信任机构改成了信任机器。在区块链的逻辑中,认为不可信的根源是人,要去除的也是人的因素,所以,区块链的可信机制来源于“机构-人≈机器”。
那么,区块链是否就是可信的了呢?区块链自身是否是清白的?区块链应用的环境,诸如数据和镜像关系等等,是否真实呢?
在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中,必须要信任所选用的加密技术、信任所运行的软件、相信节点的中立性、相信用户之间不会共谋。
然而,在这其中,加密算法可能会有缺陷,智能合约可能会有漏洞;运行的软件有BUG也是在所难免的;节点能否公平的接受和处理交易,也有待考证;而当PoW算力集中超过51%、或是PoS投票权集中度高于51%的时候,区块链防篡改就根本不可能成立。
具体到区块链的应用环境,更是因为生态的复杂,无法完全值得信任。
区块链具有防篡改能力,但是这只局限于数据在链上的时候,数据写入链之前,以及数据离开区块链之后,都有可能被篡改,这是区块链本身无法避免的。
特别是在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数据的真实性值得商榷。比如猪肉的“溯源”,猪肉包装上写的猪肉生产日期是7月19日,而猪肉实际的生产日期,真的是7月19日吗?这中间是否有偷换包装的可能?都是区块链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链上的数据与对应的物品必须是“不可更改”的镜像关系,才可能保证应用真正可信。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已经明白,区块链需要营造一个可信的产业氛围,才能促进区块链行业良性健康发展,加快可信区块链标准的更新迭代,所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200余家企业,推行“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加速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目前,腾讯、上海保交所、华为、中兴、蚂蚁金服、百度、思爱普、联通集团、微软、中国移动研究院、京东金融、联动优势、趣链等企业均已加入“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
-关注科技行者微信公号,获取《区块链杂谈》电子杂志-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腾讯ARC实验室推出AudioStory系统,首次实现AI根据复杂指令创作完整长篇音频故事。该系统结合大语言模型的叙事推理能力与音频生成技术,通过交错式推理生成、解耦桥接机制和渐进式训练,能够将复杂指令分解为连续音频场景并保持整体连贯性。在AudioStory-10K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为AI音频创作开辟新方向。
Meta与特拉维夫大学联合研发的VideoJAM技术,通过让AI同时学习外观和运动信息,显著解决了当前视频生成模型中动作不连贯、违反物理定律的核心问题。该技术仅需添加两个线性层就能大幅提升运动质量,在多项测试中超越包括Sora在内的商业模型,为AI视频生成的实用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上海AI实验室发布OmniAlign-V研究,首次系统性解决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人性化对话问题。该研究创建了包含20万高质量样本的训练数据集和MM-AlignBench评测基准,通过创新的数据生成和质量管控方法,让AI在保持技术能力的同时显著提升人性化交互水平,为AI价值观对齐提供了可行技术路径。
谷歌DeepMind团队开发的GraphCast是一个革命性的AI天气预测模型,能够在不到一分钟内完成10天全球天气预报,准确性超越传统方法90%的指标。该模型采用图神经网络技术,通过学习40年历史数据掌握天气变化规律,在极端天气预测方面表现卓越,能耗仅为传统方法的千分之一,为气象学领域带来了效率和精度的双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