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周雅
在地铁、宿舍和自习室,年轻一代用拇指丈量数字世界的速度,短视频滑过时的丝滑,游戏开黑团战里抢先一枪的毫秒差,都是他们判断一台手机是否“顺手”的标尺。昨晚在西安举行的新品发布会上,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为这个“顺手”加了一个新上限:165Hz。
这场发布会上,一加双舰齐发,带来了一加15和一加Ace 6。其中,它用“性能Ultra旗舰”来命名新发布的手机:一加15。这个命名的背后,是来自两个市场判断:
其一,一加在24岁以下的用户同比增长超过106%,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首选,这群用户的高频手机应用场景除了「社交软件」和「短视频」之外 ,很大一部分时间来自「游戏」和「影像」。
其二,市面上“Ultra”级别机型,大都将资源和空间放在影像上,为了把影像做好,摄像头的体积就得做大,就会挤占电池、散热等其他空间,就无法支撑良好的游戏体验,而追求极致游戏体验的年轻人尚未等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性能Ultra”。
165Hz的核心,是“看得见的更快”
这时候或许有人会问,120帧玩游戏还不够吗? 120帧和165帧真的区别大吗?为什么要做165帧的游戏体验呢?
“165Hz”这个参数,如果不能转化为用户能感知的优势,就只是一个数字。现场,李杰花了大量篇幅,试图将这个帧率差异翻译成玩家能懂的语言。
李杰用三个游戏场景来解释:在《三角洲行动》里,165Hz比120Hz每秒多显示45帧画面,这意味着你可能比对手更早发现掩体后露出的半个头;在《英雄联盟》手游中,它意味着你能更早看到大龙的斩杀血线,从而更精准地释放惩戒;而在赛车与格斗游戏中,更高的帧率则直接转化为手势到画面的无缝映射,操作更“跟手”。
为了让165Hz不只是“PPT参数”,一加宣布已联合游戏厂商,首发适配了6款原生165帧游戏:《三角洲行动》、《暗区突围》、《使命召唤手游》等,并为《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热门游戏提供GPU渲染实现的165Hz模式。这背后,是一整条技术栈的深度串联。
通俗地讲,实现稳定的高帧率,远不止换一块好屏幕那么简单。当屏幕的刷新周期被压缩到6.06毫秒(165Hz),就好像把一条生产线的速度提升了1.375倍,从SoC的渲染、触控的采样、内存的调度到最终画面的合成,所有环节都必须同步提速,否则就会出现“掉链子”——也就是玩家口中的卡顿和掉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加推出了自研的“风神游戏内核”。按照李杰的描述,这个内核主要做两件事:
第一,“功耗捕手”。在游戏场景下,精准“猎杀”一切无效的系统功耗,降低发热。
第二,“帧率推土机”。强力介入,将游戏帧率曲线“推平”,使其在长时间重载下也能保持近似直线的稳定。
这条技术链路的起点,是芯片。发布会现场,高通技术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手机业务总经理Chris Patrick通过视频发言指出,一加15搭载的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与一加进行了“系统层深度优化”。这番表态暗示了合作的深度:并非简单地使用一颗芯片,而是深入到驱动与GPU管线层面进行联合调试,目标直指“持续高帧率、增强图形与更好能效”。这恰恰印证了“高帧不是拉满参数,而是端到端的时序协同”这一技术逻辑。
稳住165Hz的三个支柱:散热、续航与操控
如果说跑上165Hz是性能Ultra的一个层面,那么“稳住”它,则是更艰难的另一层面。高负载运行,必然带来巨大的发热和功耗,这也是此前手机厂商对超高帧率望而却步的核心原因。一加为此搭建了三个关键支柱:散热、续航和操控。
首先我们看「散热」。
一加15搭载了新一代“冰河散热系统”。其核心有两个升级:一是VC均热板(可以理解为手机内部的“水冷散热管”)内部的蒸汽液路空间提升了43%,让热量传导速度翻倍;二是在玩家左手拇指常接触的屏幕下方,塞入了一层“航天级超临界气凝胶”。
这里需要特别解释一下气凝胶的作用。它并非为了“更散热”,而是为了“更隔热”。它的任务是像一道防火墙,阻止SoC产生的核心热量直接传递到玩家手指最敏感的区域,而是引导这些热量“绕道而行”,更快地进入大面积的VC和金属中框进行扩散。这个设计取舍非常聪明,因为它洞察到:玩家能忍受的“体感温度”阈值,远比芯片能承受的温度阈值要低。优先保证“握持区不烫”,才能让稳定的高帧率变得有意义。
其次我们看「续航」。
高帧率是耗电大户,一加给出的解决方案简单粗暴但有效:7300mAh的“冰川电池”,搭配120W有线快充和50W无线快充。会上,李杰宣称在165Hz满帧运行的条件下,连续玩游戏6-7小时“完全没有问题”。
同时,更大的电池容量也对充电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加用两个场景来凸显120W快充的价值:同样充电30分钟,一加15比其他100W机型多充入约1600mAh电量;从零充至5000mAh,用时则快了13分钟。然而,发布会上并未提及电池在长期高功率充放电下的循环寿命数据,这为产品的长期可靠性留下了一个待第三方评测验证的空白。
最后我们看「操控」。
画面再快,如果操作延迟,胜利依然会溜走。一加在发布会上强调了两个“人机合一”的关键特性:
第一,一加自研的灵犀触控芯片,实现触显同步。简单来说,它就像让触控采样和屏幕刷新的“心跳”完全对齐,确保你的每一次点击和滑动都能被屏幕“看见”并立即响应,避免了因节拍错位导致的“漏操作”。
第二,PS5手柄同规格陀螺仪。在FPS(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中,陀螺仪是实现精细瞄准和“压枪”操作的关键。一加直接对标索尼PS5游戏手柄的陀螺仪规格,是为了从硬件层面提升瞄准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为了证明其可靠性,一加宣布成为《无畏契约手游》和《和平精英》职业联赛的赛事用机,用严苛的电竞赛事为这项技术的稳定性背书。
不止于游戏
尽管一加15将所有资源都向“性能Ultra”倾斜,但它并未放弃成为一台“日常全能旗舰”的追求。毕竟,年轻人的高频场景是“游戏+影像”。
在屏幕上,一加15搭载了“第三代东方屏”,除了将165Hz高刷适配到微博等日常应用以提升流畅度,还强调了“真硬件1nit暗夜显示”能力。这意味着,在极暗环境下,屏幕亮度能降到恰到好处而不刺眼,同时保证色彩和灰阶的准确。
影像方面,一加15全面接入了OPPO旗舰的“LUMO灵光影像”全栈算法,硬件上配备了5000万像素OIS主摄和一颗3.5倍潜望长焦(等效85mm黄金人像焦段)。从发布会展示的样张看,无论是新疆风光、长焦特写还是人像虚化,都达到了旗舰水准。这一策略表明:影像能力要“足够好用”,但其模组体积和成本不能侵占为性能服务的内部空间。
在操作系统层面,一加15首批搭载了全新的ColorOS 16,它不仅拥有流畅的动画表现,更带来了AI和跨生态互联的能力,构建更全面的用户体验。
罗列几个非常“AI化”的功能,「AI一键闪记」迎来升级,现在不仅能记录图文,还能处理视频。例如,在看B站网课时,长按即可直接生成视频摘要,并能通过AI写作功能将摘要转化为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学习效率。
此外,AI还融入了日常生活,外卖取餐码能被自动识别并推送到系统的“流体云”上,方便随时查看。
更亮眼的是在生态互联方面,ColorOS 16也实现了重大突破,不仅可以与Mac电脑进行多屏协同和剪贴板共享,还深度兼容苹果生态,能够与Apple Watch同步运动数据、流体云信息,甚至能用一加手机接听iPhone的来电、同步短信通知,这就完全考虑到多机用户的需求。
ColorOS 16系统内置了“AI灵感主题”,用户不仅可以选择喜欢的风格,还能用自己的照片一键生成专属主题壁纸。
在外观设计方面,一加15共推出了三款配色:原色沙丘、黑色、雾光紫,这三种配色均实现了不沾指纹的手感。官方称设计理念源自“沙丘美学”,通过极简的线条、低饱和度的色系与先进工艺,呈现出一种兼具经典与未来感的视觉风格。
所有技术叙事的最终落点,是价格和市场。一加15的起售价定在了3999元(12GB+256GB),相比友商同配置旗舰4199元或4499元的定价,展现出极强的“价格侵略性”。这一定价策略,无疑是想用“质价比”快速敲开年轻用户的心门。
因此,不知道3999元的价格和这些性能配置,能否撬动一个性能Ultra的新品类?
一加 Ace 6,主打大满配性能标杆
在发布“性能Ultra旗舰”一加 15的同时,一加同时还带来了另一款新品——一加 Ace 6。如果说一加 15 是对极致性能的无上限探索,那么Ace 6的目标则是打破同档位产品的妥协,成为“大满配性能标杆”。
一加 Ace 6 同样将165Hz超高帧游戏体验作为核心亮点,使其成为同档位中唯一拥有此项能力的产品,实现了对主流120Hz机型的“降维打击”。为了支撑这一体验,它搭载了「同档最强芯」骁龙 8 至尊版 ,并同样内置了新一代“风神游戏内核”,能够实现从满电到关机全程跑满165帧的稳定表现。
除了性能拉满之外,Ace 6在外观质感上也毫不妥协。它采用了旗舰级的金属中框,并提供了静黑、闪白和快银三种配色。其中,“快银”配色采用了全新的“微渐变丝绸玻璃”工艺,呈现出高级的速度感和性能感,辨识度极高。所有配色版本均具备不沾指纹的特性。设计上延续了家族化的金属魔方Deco,并根据用户反馈将其做得小巧精致,确保横屏游戏时不会挡手,充分体现了与用户共创的理念。
更令人意外的是,Ace 6在诸多外围配置上也毫不吝啬,几乎是“满配”下放:
首先是续航与充电方面。配备7800mAh超大电池和120W超级闪充,续航能力在同类产品中一骑绝尘。
其次是操控方面。旗舰同款的“电竞三星”也悉数搭载,包括最新的网络芯片、触显同步技术,以及PS5手柄同规格的陀螺仪。
最后,旗舰级的金属中框、超声波指纹、满级防尘防水(IP66/68/69K)以及最新的明眸护眼技术,这些通常出现在更高价位产品上的特性,在Ace 6上应有尽有。
一加 Ace 6的起售价定为2599元,凭借其在性能和外围配置上“拉满”,也是为了用极致的性价比,让更多年轻人能享受到165Hz超高帧游戏带来的体验升级。
回顾PC游戏的发展史,电竞产业正是沿着“更高刷、更低延迟、更稳帧”的路径演进的。一加正试图将这套在PC领域被验证成功的逻辑,完整地迁移到手机上,并着力解决手机端独有的三大痛点:散热体积不足、电池空间受限、以及玩家手指与发热源的直接接触。
然而,真正的成败,不在于“能不能跑到165Hz”,而在于“能不能长时间稳住、能不能让更多游戏跟上、以及在更多复杂环境下不翻车”。如果这三点持续成立,“性能Ultra旗舰”或许将不再是一句营销口号,而会真正开创出一个全新的手机品类。
最终的答案,不在发布会的舞台上,而在未来一个冬天里,地铁扶手边玩家手心的温度,和宿舍团战里赢得的最后一枪。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浙江大学团队提出动态专家搜索方法,让AI能根据不同问题灵活调整内部专家配置。该方法在数学、编程等任务上显著提升推理准确率,且不增加计算成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问题偏爱不同专家配置,为AI推理优化开辟新路径。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提出SIRI方法,通过"压缩-扩张"交替训练策略,成功解决了大型推理模型"话多且准确率低"的问题。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数学竞赛题上将模型准确率提升43.2%的同时,输出长度减少46.9%,真正实现了效率与性能的双重优化,为AI模型训练提供了新思路。
南洋理工大学与腾讯联合研究团队开发出Rolling Forcing技术,实现AI视频实时流式生成的重大突破。该技术通过滚动窗口联合去噪、注意力锚点机制和高效训练算法三项创新,解决了长视频生成中的错误累积问题,可在单GPU上以16fps速度生成多分钟高质量视频,延迟仅0.76秒,质量漂移指标从传统方法的1.66降至0.01,为交互式媒体和内容创作开辟新可能。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让AI模型学习解决几何问题,能够显著提升其空间理解能力。他们构建了包含约30000个几何题目的Euclid30K数据集,使用强化学习方法训练多个AI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几何训练在四个空间智能测试基准上都带来显著提升,其中最佳模型达到49.6%准确率,超越此前最好成绩。这项研究揭示了基础几何知识对培养AI空间智能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