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6-17日为期两天的2014华为云计算大会上,华为重磅发布双活数据中心容灾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通过数据中心容灾应用级双活部署和可视化敏捷运维管理系统,在高效盘活灾备数据中心资源、提升系统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实现数据中心业务自动切换、应用零中断、数据零丢失。
这标志着华为已可以提供业界最高要求的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灾备解决方案,将满足客户对数据中心容灾业务高可靠性。
华为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部总裁张顺茂表示,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越来越多企业把应用、数据、系统进行集中处理,数据大集中的同时也面临风险,灾难突发时如何保障企业核心业务7*24小时业务连续性,成为业界关注的问题。传统数据中心容灾建设模式面临资源利用率低、切换时间长业务存在必然损失、数据中心运维整体健康状态不可见、缺少演练等挑战。
为此,张顺茂指出:“华为一直致力于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合作伙伴,并持续加大在云计算、数据中心领域研发和投入,提供数据中心端到端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华为自身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维实践全面支撑企业业务20多年的全球快速发展,积累的经验极大提升华为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实用性。在合作方面,华为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 广泛与业界合作伙伴深入合作,持续帮助客户构筑先进、高效的IT平台。未来的华为,将以业界最领先的IT咨询服务和基础架构,与各行业CIO们一起拥抱企业信息化时代的竞争和挑战,创造更高价值。”
华为数据中心容灾解决方案技术总监苏忠彦介绍:“华为应用级双活数据中心方案通过结合业界领先的云计算、数据库和存储等各种技术,实现数据中心存储、数据库、应用、网络、传输等5个层级双活;同时通过业务均衡负载、数据同步写入技术,灾备中心不仅可提供日常业务服务,并且能够分担生产系统的负载,做到既备且用,提高了灾备中心的资源利用率。当一个站点发生故障时,另外一个站点可实时接管所有业务,盘活现有IT资源,实现应用级双活无感知切换,业务零中断,数据零丢失。另外通过存储和网络技术的优化减少数据传输的时延,从而使客户可以从可靠性、经济性等角度更灵活地为数据中心选址,投资灵活。在运维方面,通过容灾可视化拓扑敏捷管理、黑盒变白盒,为客户提供高效、直观、简单的整体管理工具,维护工作量减少50%,业务恢复时间缩短30%;同时华为独创的一键式演练功能,节省操作时间、降低手工操作风险,RTO缩短30%,真正实现让灾备中心“活”起来。”
华为在云计算数据中心领域始终保持领先地位,截止目前,华为已在全球部署了超过400个数据中心,包括120个云数据中心,其中华为分布式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首创下一代分布式云数据中心架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Queen's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结构化智能体软件工程框架SASE,重新定义人机协作模式。该框架将程序员角色从代码编写者转变为AI团队指挥者,建立双向咨询机制和标准化文档系统,解决AI编程中的质量控制难题,为软件工程向智能化协作时代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了首个超声专用AI视觉语言模型EchoVLM,通过收集15家医院20万病例和147万超声图像,采用专家混合架构,实现了比通用AI模型准确率提升10分以上的突破。该系统能自动生成超声报告、进行诊断分析和回答专业问题,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推动医疗AI向专业化发展。
上海AI实验室团队发现自回归图像生成模型存在局部依赖、语义不一致和空间不变性缺失三大问题,提出ST-AR训练方法。该方法通过掩码注意力、跨步骤对比学习和跨视角对比学习,让AI"先理解再生成"。实验显示,ST-AR将LlamaGen模型的图像理解准确率提升一倍以上,图像生成质量提升42-49%,为构建更智能的多模态AI系统开辟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