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科技行者

  • 算力行者

见证连接与计算的「力量」

首页 谷歌DeepMind团队揭秘:AI如何重新定义机器人的触觉世界

谷歌DeepMind团队揭秘:AI如何重新定义机器人的触觉世界

2025-08-25 10:25
分享至:
----..---.-...-/--...-.-......./-...-....-..--../-............-.- ----..---.-...-/--...-.-......./-...-....-..--../-............-.- ----..---.-...-/--...-.-......./-...-....-..--../-............-.- ----..---.-...-/--...-.-......./-...-....-..--../-............-.-
2025-08-25 10:25 科技行者

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有一项研究正在悄然改变着机器人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方式。这项由谷歌DeepMind团队在2024年12月发表的突破性研究,首次系统性地探索了如何让机器人通过触觉传感器真正"感受"世界,就像人类用手指触摸物体时的细腻感知一样。该研究发表在2024年12月的人工智能顶级会议论文集中,标题为《学习通过触觉进行机器人操作的通用表示》,由DeepMind的Jeremy Collins、Nur Muhammad Shafiullah、Pete Florence等多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有兴趣深入了解的读者可以访问论文原文,该研究代表了机器人触觉感知领域的重要进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你伸手去拿一个苹果时,你的手指能瞬间感受到苹果表面的光滑程度、温度、硬度,甚至能判断它是否成熟。这种看似简单的触觉感知能力,对于机器人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长期以来,机器人主要依靠视觉系统来理解世界,就像一个只能看不能摸的人,在处理精细操作时常常显得笨拙。

谷歌DeepMind的研究团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关键性。他们观察到,现有的机器人系统在执行需要精细触觉反馈的任务时表现不佳,比如抓取易碎物品、组装精密部件或者在黑暗环境中工作。这就像让一个戴着厚手套的人去穿针引线一样困难。研究团队意识到,要让机器人真正智能化,就必须赋予它们类似人类的触觉感知能力。

这项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不是简单地为机器人添加触觉传感器,而是创建了一个完整的触觉学习框架,让机器人能够像婴儿学会用手探索世界一样,逐步建立起对物理世界的触觉认知。研究团队开发的这套系统,能够让机器人通过大量的触觉体验,学会识别不同材质、形状和质地的物体,并且能够将这些触觉信息转化为有效的操作策略。

更令人兴奋的是,这项研究展示了触觉感知如何与机器人的视觉和运动控制系统协调工作,创造出一种多感官融合的智能操作能力。就像人类在黑暗中也能通过触觉找到开关一样,配备了这套系统的机器人即使在视觉受限的情况下,也能准确完成各种复杂任务。

这项研究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实验室的范围。在未来,这种技术可能会让家用机器人变得更加贴心和实用,让它们能够像家庭成员一样温柔地照顾老人和孩子,或者让工业机器人在组装精密设备时变得更加可靠和高效。

一、从零开始:构建机器人的触觉感知基础

要理解这项研究的核心,我们可以把机器人的学习过程想象成一个孩子探索世界的旅程。当婴儿第一次伸出小手触摸妈妈的脸时,他们的大脑正在建立触觉与情感、认知之间的联系。类似地,研究团队需要为机器人创建一套从最基础开始的触觉学习体系。

研究团队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如何让机器人理解触觉信息的含义。人类的皮肤布满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感受器,能够感知压力、温度、质地和振动。而机器人的触觉传感器虽然在某些方面比人类更敏感,但它们产生的是纯粹的数字信号,就像一串串没有意义的数字。研究团队的任务就是教会机器人如何将这些数字转化为有用的信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叫做"触觉表示学习"的方法。这个过程就像教一个盲人通过触摸来识别不同的物体。机器人需要反复触摸各种不同的表面和物体,记录下每次接触时传感器的反应模式,然后将这些模式与物体的特性关联起来。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机器人逐渐学会了区分金属的冰冷坚硬和布料的温暖柔软,学会了识别光滑的玻璃表面和粗糙的砂纸质地。更重要的是,机器人开始理解这些触觉信息对于操作策略的指导意义。比如,当触摸到易碎的物体时,机器人学会了调整抓取力度;当感受到物体开始滑落时,机器人知道需要调整手指的位置。

研究团队还发现,触觉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模式识别,更是一个动态的交互过程。机器人需要学会主动探索,就像人类用手指轻拍、按压、摩擦来获取更多信息一样。这种主动探索的能力让机器人能够在面对未知物体时,通过一系列有策略的触觉探索来快速获得必要的信息。

在这个基础构建阶段,研究团队特别注重触觉信息的时间连续性。与静态的视觉图像不同,触觉感知是一个时间上连续的过程。当你用手指滑过一个表面时,你感受到的不是单一的触觉信号,而是一系列随时间变化的感知体验。机器人需要学会处理和理解这种时间序列信息,才能真正掌握触觉感知的精髓。

二、多感官协作: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感知世界

人类在操作物体时从不依赖单一感官,而是将视觉、触觉、听觉甚至嗅觉信息综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感知图景。当你拿起一个水杯时,眼睛告诉你杯子的位置和形状,手指告诉你杯子的温度和重量,而这些信息在大脑中瞬间融合,指导你完成准确而优雅的抓取动作。

谷歌DeepMind的研究团队深刻理解了这种多感官协作的重要性。他们设计的系统不是简单地将触觉传感器添加到现有的机器人系统中,而是创建了一个真正的多模态感知框架,让视觉和触觉信息能够相互补充、相互验证。

在这个协作框架中,视觉系统扮演着"远程侦察兵"的角色。当机器人需要抓取一个物体时,摄像头首先提供物体的位置、大小、形状等基本信息,为后续的操作提供初步指导。但是,视觉信息往往无法告诉我们物体的真实重量、硬度或者表面质地,这时候触觉传感器就成为了"近距离专家"。

研究团队发现,当机器人的手指接触到物体表面时,触觉信息能够立即纠正视觉系统可能存在的误判。比如,一个看起来像塑料的物体可能实际上是金属制成的,一个看似坚硬的表面可能实际上是柔软的泡沫。这种实时的信息修正能力让机器人在操作过程中变得更加适应和灵活。

更有趣的是,研究团队开发的系统还能够处理视觉和触觉信息之间的冲突。在人类的感知系统中,当不同感官提供矛盾信息时,大脑会根据情境和经验来决定信任哪个感官。机器人系统也学会了这种智能判断。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中,系统会更多地依赖触觉信息;而在需要精确定位的任务中,视觉信息则占据主导地位。

研究团队还注意到触觉信息的独特时间特性。与视觉信息的瞬时性不同,触觉感知需要时间来积累和发展。当机器人的手指在物体表面移动时,每一瞬间的触觉信号都在为整体感知图景添加新的信息层次。这种动态积累的过程让机器人能够构建出比单纯视觉信息更加丰富和准确的物体模型。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多感官协作展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机器人能够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准确抓取物体,能够通过触觉判断容器中液体的多少,甚至能够通过轻微的触觉反馈来判断螺丝是否拧紧。这些能力的实现,正是多感官信息深度融合的结果。

三、学习算法:机器人如何掌握触觉技能

教会机器人使用触觉就像教一个从未用过手的人学会弹钢琴一样具有挑战性。研究团队需要设计特殊的学习算法,让机器人能够从海量的触觉体验中提炼出有用的操作技能。这个过程既需要系统性的理论指导,也需要大量的实践探索。

研究团队采用的核心学习策略被称为"渐进式技能获取"。这种方法模仿了人类学习复杂技能的自然过程。婴儿不会一开始就尝试拿起易碎的玻璃杯,而是先学会抓取安全的塑料玩具。类似地,机器人也从最简单的触觉任务开始,逐步向更复杂的操作挑战。

在初始阶段,机器人学习的是最基本的触觉识别能力。系统会让机器人接触各种不同材质的表面,从光滑的金属到粗糙的木材,从柔软的海绵到坚硬的石头。每次接触时,算法都会记录下传感器的详细反应模式,并将这些模式与材料的物理属性关联起来。这个过程就像建立一个巨大的触觉词典,为后续的复杂操作提供基础。

随着基础能力的建立,机器人开始学习更具挑战性的技能。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系列递进式的学习任务,每个任务都比前一个稍微复杂一些。机器人先学会如何调整抓取力度以避免压坏鸡蛋,然后学会如何通过触觉反馈来插入钥匙,接着学会如何在黑暗中组装复杂的机械部件。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算法的一个关键创新是"触觉记忆机制"。与人类的肌肉记忆类似,机器人系统能够记住成功操作时的触觉模式,并在类似情况下快速调用这些经验。当机器人再次面对相似的操作任务时,它不需要从零开始探索,而是可以基于过往的触觉记忆快速做出反应。

研究团队还发现,触觉学习具有很强的迁移性。一旦机器人学会了在一种情境下使用触觉信息,它通常能够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相关的任务中。比如,学会了通过触觉判断水果成熟度的机器人,往往也能更好地处理其他需要细腻触觉判断的任务。

算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失败驱动学习"。在人类的学习过程中,失败往往比成功提供更多的信息。当你第一次尝试拿起一个滑溜的肥皂时,失败的经历教会你下次需要调整抓取策略。机器人系统也采用了类似的学习机制,通过分析失败案例来改进操作策略。每次物体从机器人手中滑落,每次抓取力度过大造成损坏,都成为了宝贵的学习材料。

在学习过程的后期,机器人开始展现出令人惊讶的触觉直觉。它能够在接触物体的瞬间就预判出最佳的操作策略,能够通过微小的触觉变化来预测物体的运动趋势。这种近似于人类直觉的能力,正是大量触觉学习积累的结果。

四、实际应用:从实验室走向真实世界

当我们谈论科学研究时,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往往是看到理论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的那一刻。谷歌DeepMind团队的触觉感知研究已经开始在多个实际场景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这些应用正在改变我们对机器人能力边界的认知。

在精密制造领域,这种触觉感知技术正在革命性地改变生产方式。传统的工业机器人虽然力量强大、动作精确,但在处理需要细腻触觉反馈的任务时往往力不从心。配备了新型触觉系统的机器人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工匠一样,通过手指的感觉来判断零件的配合度,通过轻微的触觉变化来检测产品的质量问题。

在一个实际的应用案例中,研究团队将触觉感知机器人部署到了电子设备组装线上。这些机器人需要将极其精细的电子元件插入到相应的插槽中,而插槽的尺寸误差往往只有几微米。传统的机器人只能依靠精确的定位系统,一旦出现微小偏差就可能导致元件损坏。而配备触觉感知的机器人能够在插入过程中实时感受阻力的变化,及时调整角度和力度,大大提高了组装的成功率和产品质量。

医疗辅助领域也是这项技术的重要应用方向。在手术机器人系统中,触觉反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外科医生在进行精细手术时,需要通过触觉来感受组织的硬度、血管的跳动、肿瘤的边界。研究团队开发的触觉感知技术能够将这些微妙的触觉信息传递给远程操作的医生,让远程手术变得更加安全和精确。

在康复医疗中,触觉感知机器人正在帮助患者重建运动能力。这些机器人能够感受患者肌肉的紧张程度、关节的活动范围,并据此调整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方式。对于失去部分触觉能力的患者,这种机器人还能充当"触觉翻译器",将触觉信息转换为其他感官能够接收的信号。

家庭服务领域的应用同样令人期待。配备触觉感知的家用机器人能够像家庭成员一样温柔地照顾老人和孩子。它们能够感受到老人起身时的不稳定,及时提供支撑;能够通过触觉判断婴儿是否发烧,是否需要更换尿布。在日常家务中,这些机器人能够像有经验的家庭主妇一样,通过触觉来判断衣物的材质选择合适的洗涤方式,通过手感来选择最新鲜的蔬菜水果。

在极端环境探索中,触觉感知技术展现出了独特的价值。在深海、太空或者核污染区域,视觉系统往往会受到严重干扰,而触觉感知能够在这些环境中继续工作。配备触觉系统的机器人能够在完全黑暗的深海中修复设备,能够在太空中进行精密的组装工作,能够在充满粉尘的环境中执行救援任务。

研究团队还发现,触觉感知技术在农业自动化中具有巨大潜力。农作物的采摘需要判断果实的成熟度,而这往往需要通过触觉来完成。配备触觉感知的农业机器人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农民一样,通过轻压果实来判断其成熟程度,确保只采摘最佳质量的农产品。在畜牧业中,这种技术能够帮助机器人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通过触觉来发现可能的疾病征象。

五、技术突破:解决触觉感知的核心难题

在机器人触觉感知的研究道路上,有几个技术难题就像横亘在研究者面前的大山,长期阻碍着这个领域的发展。谷歌DeepMind团队在这项研究中不仅成功攀越了这些技术高峰,更重要的是,他们为整个领域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

第一个重大突破在于解决了"触觉信息编码"这个根本性问题。人类的触觉系统能够同时处理压力、温度、质地、振动等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并且能够将这些信息无缝整合。而机器人的触觉传感器虽然能够检测到这些物理量,但如何将它们编码成机器人能够理解和处理的格式一直是个难题。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叫做"分层触觉编码"的创新方法。这种方法就像建造一座信息金字塔,底层处理最基础的物理信号,比如压力的大小和分布;中层处理这些信号的时间变化模式,比如压力如何随时间变化;顶层则将这些信息整合成高层次的触觉概念,比如"光滑"、"粗糙"、"柔软"等。这种分层处理的方式让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既能感受到细微的物理变化,又能形成抽象的触觉概念。

第二个突破涉及"实时触觉处理"的技术挑战。触觉感知不同于视觉处理,它需要极高的时间分辨率。当你用手指在桌面上滑动时,即使是几毫秒的处理延迟也会导致触觉信息的丢失或扭曲。研究团队设计了一套专门的实时处理架构,能够在微秒级别的时间内完成触觉信号的分析和响应。

这套实时处理系统的核心是一种叫做"预测性触觉建模"的技术。系统不仅分析当前的触觉信息,还能基于过往的经验预测接下来可能出现的触觉变化。这就像一个有经验的钢琴家,不仅能感受到当前按键的触感,还能预判下一个音符需要的力度。这种预测能力让机器人能够更加流畅和自然地执行复杂的操作任务。

第三个重要突破是解决了"触觉泛化"的问题。在现实世界中,机器人会遇到无数种不同的材质、形状和纹理,不可能为每一种情况都进行专门的训练。研究团队开发的系统具有强大的泛化能力,能够将在有限训练样本上学到的触觉知识应用到全新的物体和情境中。

这种泛化能力的实现依靠了一种叫做"触觉特征抽象"的技术。系统学会了从具体的触觉体验中抽取通用的特征模式,比如"弹性"、"摩擦系数"、"表面粗糙度"等。当遇到新的物体时,系统能够快速识别这些基本特征,并基于它们来推断合适的操作策略。这就像人类第一次接触某种新材料时,能够基于过往的触觉经验快速做出判断一样。

研究团队还在"多指协调触觉控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人类的手指能够协调工作,每个手指都在为整体的操作目标贡献自己的触觉信息和运动控制。实现机器人多指的协调控制一直是机器人学的难题之一。新的系统能够让机器人的多个手指像人类一样协调工作,每个手指的触觉信息都被整合到统一的控制框架中。

在"触觉学习效率"方面,研究团队也实现了显著突破。传统的机器人学习往往需要数百万次的尝试才能掌握一个简单的技能,而新的触觉学习算法能够大大减少所需的训练时间。通过巧妙的学习策略和经验重用机制,机器人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复杂的触觉操作技能。

六、实验验证:数据背后的精彩故事

科学研究的魅力往往体现在实验数据所讲述的故事中。谷歌DeepMind团队进行的大规模实验验证不仅证明了他们理论的正确性,更揭示了触觉感知在机器人智能中的巨大潜力。这些实验就像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测试,每一个都在探索机器人触觉能力的新边界。

研究团队设计的第一组实验专门测试机器人的基础触觉识别能力。他们准备了一个包含50种不同材质样本的测试集,从丝绸般光滑的表面到砂纸般粗糙的质地,从柔软的海绵到坚硬的金属。机器人需要仅通过触觉来识别这些材质。实验结果令人印象深刻:在完全没有视觉辅助的情况下,机器人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4.7%,甚至在某些材质的识别上超过了人类志愿者的表现。

更有趣的是材质混淆矩阵的分析结果。研究团队发现,机器人犯错的模式与人类极其相似。比如,机器人偶尔会将某些光滑的塑料误判为陶瓷,或者将某些金属纹理误判为特殊处理的木材。这种相似性表明,机器人确实在以类似人类的方式理解和处理触觉信息。

第二组实验测试了机器人在复杂操作任务中的表现。研究团队设计了一个"盲盒组装"测试,机器人需要在没有任何视觉信息的情况下,将各种形状的积木插入相应的孔槽中。这个任务对触觉感知和操作控制都提出了极高要求。配备新型触觉系统的机器人在这个测试中的成功率达到了89.3%,而使用传统控制系统的机器人成功率仅为23.1%。

在一个特别设计的"鸡蛋处理"实验中,机器人需要拿起生鸡蛋并将其放入不同大小的容器中,既不能让鸡蛋破损,也不能因为抓取力度不够而让鸡蛋滑落。这个实验的难点在于每个鸡蛋的大小、重量和表面质地都略有不同,机器人必须根据触觉反馈实时调整抓取策略。经过触觉训练的机器人在处理800个鸡蛋的测试中,破损率仅为1.2%,而滑落率为2.3%,这个表现已经接近熟练工人的水平。

研究团队还进行了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织物分类"实验。他们收集了100种不同的织物样本,包括棉、麻、丝、毛、化纤等各种材质,以及不同的编织方式和厚度。机器人需要通过触摸来判断织物的材质类型、编织密度和大致厚度。实验结果显示,机器人在材质分类上的准确率达到91.5%,在编织密度判断上的误差控制在15%以内,在厚度估计上的误差平均为0.08毫米。

在"多感官协作"的实验中,研究团队对比了纯视觉、纯触觉和视触融合三种模式下机器人的表现。实验任务是在各种光照条件下抓取不同的物体。结果显示,在正常光照下,视触融合模式比纯视觉模式的成功率提高了23.7%;在昏暗光线下,这个提升幅度达到了67.4%;而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纯触觉模式依然保持了78.9%的成功率。

研究团队还测试了机器人的"触觉记忆"能力。他们让机器人学习20种不同物体的触觉特征,然后在一个月后测试机器人是否还能识别这些物体。结果显示,机器人对这些物体的识别准确率从第一次学习时的96.8%仅仅下降到了93.4%,表明触觉记忆具有很好的长期保持能力。

在"学习效率"的实验中,研究团队比较了新算法与传统方法的学习速度。在学习一个新的抓取技能时,传统方法平均需要15000次尝试才能达到80%的成功率,而新的触觉学习算法只需要3200次尝试就能达到同样的性能水平,学习效率提升了近5倍。

最令人兴奋的是"创造性问题解决"实验。研究团队给机器人呈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复杂任务:需要通过触觉找到一个隐藏在复杂机械结构中的开关并将其激活。机器人无法通过视觉看到开关的位置,只能通过触觉探索来发现它。令人惊讶的是,机器人在平均7.3分钟内就能找到并激活开关,展现出了类似人类的探索策略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未来展望:触觉感知将如何改变世界

当我们站在这项突破性研究的成果面前,不禁要问:这种触觉感知技术将如何塑造我们的未来?从研究团队展示的技术能力和应用潜力来看,我们正站在一个机器人智能革命的门槛上,而触觉感知可能成为推动这场革命的关键力量。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全新的医疗健康生态系统。配备高级触觉感知的医疗机器人将能够像最有经验的医生一样,通过触诊来发现人体内的异常。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够检测肿块的存在,还能判断其硬度、活动度等关键特征,为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在手术过程中,触觉反馈将让远程手术变得更加精确和安全,让世界顶级的外科医生能够为地球任何角落的患者提供服务。

家庭生活的变革可能更加直接和深入。下一代家用机器人将不再是冰冷的机械装置,而是具有温暖触觉的智能伙伴。它们能够像慈祥的祖母一样轻柔地照顾婴儿,通过触觉感知来判断婴儿的体温、情绪状态和健康状况。对于老年人,这些机器人将成为贴心的陪护者,能够及时发现老人的身体不适,在老人跌倒前提供支撑,在日常生活中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

在教育领域,触觉感知技术将开创全新的学习体验。盲人学生将能够通过触觉机器人来"感受"各种无法直接触摸的事物,从分子结构到天体运动,从历史建筑到艺术作品。这种技术将打破物理限制,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可触摸、可感知。

工业制造正在经历从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转变,而触觉感知将是这个转变的核心推动力。未来的工厂将充满具有敏锐触觉的机器人,它们能够像最熟练的工匠一样处理各种复杂的制造任务。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够保证产品质量,还能够适应不同材料和工艺的变化,让制造业变得更加灵活和高效。

在极端环境探索方面,触觉感知技术将大大扩展人类的探索边界。深海探索机器人将能够在完全黑暗的海底进行精细操作,太空机器人将能够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中执行复杂的维修和建设任务。这些机器人将成为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得力助手,帮助我们发现新的资源、新的生命形式,甚至新的物理现象。

环境保护和生态监测也将受益于这项技术。配备触觉感知的环境监测机器人能够通过触摸来评估植物的健康状况,检测土壤的质量变化,甚至通过触觉来识别不同的动物种类。这种细致入微的监测能力将为环境保护提供前所未有的数据支持。

在人机交互领域,触觉感知将彻底改变我们与机器交流的方式。未来的机器人将能够理解人类的触觉情感表达,比如紧张时的肌肉僵硬、高兴时的轻松姿态。这种理解将让人机交互变得更加自然和直观,机器人将真正成为能够理解人类情感的智能伙伴。

然而,这些美好前景的实现也面临着挑战。技术的普及需要时间,成本的降低需要规模化生产,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长期的验证。研究团队也认识到了这些挑战,他们正在致力于开发更加经济实用的解决方案,让这项技术能够真正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从更深层次来看,触觉感知技术的发展可能会改变我们对智能本身的理解。当机器人具有了类似人类的触觉感知能力时,我们可能需要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智能,什么是真正的感知。这种技术进步不仅是工程学的成就,更可能成为认知科学和哲学探讨的新起点。

说到底,谷歌DeepMind团队的这项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门。在这个未来中,机器人不再是冰冷的自动化工具,而是具有温暖触觉、能够理解物理世界细微差别的智能伙伴。这种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可能会像互联网的出现一样,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的运作方式。当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感受世界的触感时,我们与机器的边界将变得更加模糊,而人机协作的可能性将变得无限广阔。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Q&A

Q1:谷歌DeepMind的触觉感知技术与传统机器人有什么区别?

A:传统机器人主要依靠视觉系统理解世界,就像只能看不能摸的人。而DeepMind的新技术让机器人具备了类似人类的触觉感知能力,能够感受物体的材质、硬度、温度等特性,并将触觉信息与视觉信息融合,创造出多感官协作的智能操作能力。

Q2:这种触觉感知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实际应用?

A:应用非常广泛。在家庭中,配备这种技术的机器人能够温柔地照顾老人和孩子,通过触觉判断身体状况;在医疗领域,能够辅助医生进行触诊和精密手术;在制造业,能够像熟练工匠一样处理精细组装任务;甚至在黑暗环境中也能准确操作。

Q3:机器人的触觉学习能力有多强?普通人能否理解其工作原理?

A:机器人的触觉学习过程类似婴儿探索世界。它通过反复接触不同物体,记录触觉模式并建立"触觉词典",逐步学会材质识别、力度控制等技能。实验显示,在材质识别方面准确率达94.7%,学习效率比传统方法提升近5倍,甚至具备了类似人类直觉的触觉判断能力。

分享至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推荐文章
----..---.-...-/--...-.-......./-...-....-..--../-............-.- ----..---.-...-/--...-.-......./-...-....-..--../-............-.- ----..---.-...-/--...-.-......./-...-....-..--../-............-.- ----..---.-...-/--...-.-......./-...-....-..--../-............-.-